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梁雅莉
《金匮要略·血痹虚 劳病脉证并治》从调治虚劳病虚实夹杂、表里相兼、虚瘀互结的病理状态分析,提出不可过用温补药物,防止温热药物助火伤阴; 另一方面,不可过用厚重滋腻之品,以防壅滞气机,敛藏邪气。虚劳病调治应在精气神辨识理论的指导下,谨守精气神调养原则,通过观察人体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人体的精气神状态,确立精气神调养方法。根据精气神辨识,即精不足、气不足、气失和、神失和等不足或失和的状态,选择调和阴阳、固精养神;建中益气、滋养津血;启发阳气、填精养神;扶正祛邪、化瘀散结等治法。 在精气神辨识理论的指导下,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建中类方、肾气丸、薯蓣丸、大黄蛰虫丸等更好地应用到虚劳病临床治疗。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提出“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夹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从劳得之。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男子则亡血失精”。“五六十”代指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精气衰微,气血虚弱,反见脉大,因正虚而后感受邪气所致,属正虚邪盛,故脉大。脊背部麻木不仁,是感受风湿邪气,痹 阻气血所致;肠鸣下利,为中阳不足,脾胃虚弱,寒邪内犯所致;瘿瘤瘰疬为本虚标实,津血输布不利,痰气交阻、痰热内结于颈项、腋下而成。“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为精气亏虚,气不摄纳,气脱而不固的表现。“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男子则亡血失精”均是精气不足,神失所养,由津亏血弱、精血耗散发展到阴阳两虚、虚实夹杂的阶段。“男子面 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夫失精家……清谷,亡血,失精”“妇人则半产漏下,男 子则亡血失精”“梦失精”等,可见虚劳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精气神不足,由虚致损,积损成劳。精气充足则形健神足,精气亏虚则形弱神衰,精气竭则形败神灭。虚劳以脏腑阴阳气血亏虚为基本病机,本虚可见五脏虚损,阴阳亏虚,气血乏源、精髓不足; 标实可见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停留。人体精气亏虚,四肢百骸、脏腑经络均可出现虚劳诸象。《难经· 十四难》云:“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发落;二损损于 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虚劳患者形体衰老,精气耗散,神机失用,脏腑日益虚衰,阴阳气血亏虚;精气神不足则百疾易攻,易受外邪侵袭,常常表现出前病未愈,又感新疾;正气亏虚 抗邪无力,邪气稽留导致新邪与痼疾相引,发展为虚实夹杂、痼疾不愈、兼夹他病的状态;气血生化乏源,精血不能滋养脏腑,导致脏腑虚衰;病邪则易于传变出现多脏同病;或出现表里同病,邪气通过经络病传到脏腑;或在卫气营血间相互影响,形成虚劳病虚实夹杂、表里相兼、虚瘀互结的病理状态。
同时也从调和阴阳,固精养神方面治疗疾病,《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曰:“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脉得诸芤动微紧者,阴阳并乖而伤及其神与精也,故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人体阴精、阳气虚损 消耗日久,发展为虚劳病,导致精气不足、神气失和,阳气失去阴精的涵养,阴精失去阳气的固摄。精和神之间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神生于精,有精则有神,精足则神旺。《类经·十三、八正神明泻方补圆》曰:“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伤精则伤神, 神伤则精难固。“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为虚劳证精不足的神志象。少腹弦急、发落、头眩为虚劳病精不足的形象。脉象常见脉极虚芤迟;虚劳精不足的窍 象为完谷不化、亡血、失精、消瘦等。笔者认为其病机为精不足、神失和。治法:固精养神,镇惊安神,收摄阴精。《海药本草·虫鱼部》云:“牡蛎,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能补养安神”。《本草别录·草木上品》云“龙骨,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桂枝汤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桂枝、大枣、甘草补虚,桂枝、芍药、生姜、大枣调和阴阳,龙骨具有调养精神、安和五脏的功效,牡蛎能补虚疗损、补养安神、敛神镇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诸药合用共奏调和阴阳、固精养神之效,用于治疗虚劳病精不足、神失和的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