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要方》
罗曼
孙思邈重视脉诊,认为“夫脉者,医之大业也”,若不能“深究其道”则“何以为医者哉”。认为脉诊是医生的“大业”,由此可见孙思邈对脉诊的重视程度。 并且指出医界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愚医不思脉道,反治其病”,结果导致了“脏中五行共相克切,如火炽燃, 重加其油,不可不慎”,不仅不能治病,反而加重了病情,给病人带来了痛苦,以此说明了脉诊的重要性,提 出了对临床医生要重视脉诊的要求。
1 记载描述了大量特殊的脉象:《千金要方》提出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特殊脉象。《千金要方》提出了“脉厚” 及其诊断价值,认为 “皮厚”者“脉厚”,“脉厚”则“小肠厚”,充分地利用了脉与皮的关系,脉与心的关系,心与小肠的关系进行了 诊断。《千金要方》提出“脉前大后小”就会出现“头痛目眩”的症状,而“脉前小后大”则会出现“胸满短气”的症状,阐述了大小两种脉象,并提出这两种整体组合脉象所能反映的临床症状表现,充分体现了脉诊的整体观。 枟千金要方枠中记载的“脉不安静”,直接用脉象特点来指导诊疗疾病,而非具体的脉象,相比用多种可能的脉象来描述,更能体现诊断的鉴别要点,帮助把握疾病的性质。 其他又如“脉如霹雳”、“脉连连如蜘蛛丝”、“脉如悬薄卷索”等用具体的物象来比类的脉象,借助了脉象所具有的属性、特点来反映藏象的属性、特点。 另外还有“朝平夕快”、“朝夕快”以及“脉来乍大乍小,乍长乍短者,为祟”等很多特殊的脉象。
2 依据脉诊判断疾病的预后《千金要方》中论述疾病时多运用脉象来预后疾病。 如“凡小儿有癖,其脉大必发痫,此为食痫,下之便愈,当审候掌中与三指脉不可令起。 而不时下致于发痫则难疗亦。”又提出了用数脉出现的时间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伤寒时行,其脉朝夕快者,为实癖也。 朝平夕快者,非癖也,转下汤为可早与,但当少勿令大下耳,少与当数其间也。” 依据数脉的出现时机来断定疾病的预后。
3 详于脉诊的五行生克《千金要方》结合五行生克来论述脉象所反映的病机,如“春肝木旺,其脉弦细而长” 者为“平”,而得 “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肝母”,并认为“子为虚邪, 虽病易治”。 又提出“夏心火旺,其脉浮大而散”者为 “平”,而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心”,为“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 又如“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心,子之乘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将脉诊的脉象用五行配属后结合五行生克来诊断疾病。
4 重视趺阳脉的运用《千金要方》重视趺阳脉法,推崇《千金要方》中的趺阳脉法。 如“趺阳脉浮大者,此胃家微虚烦”,“趺阳脉浮者,胃气虚也”,“趺阳脉紧而涩,其病难治”等。 其对趺阳脉的论述多引用于枟伤寒论枠。
5 对脏腑肢体的定位具体详细《千金要方》阐述了寸关尺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并指出“愚医不通三部九候及四时之经或用汤药倒错”。 认为左寸候心与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大肠,右关候脾胃,右尺肾膀胱。 这些多为引用《脉经》中“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一篇的对应规律。《千金要方》在具体论述脏腑时,以及在大 量的方剂记载中,都详细阐述了脏腑与寸关尺部位的具体对应关系。《千金要方》不仅阐述了寸关尺与脏腑的对应关系,更详细阐述了寸关尺与肢体部位的对应关系,如 “寸口脉沉,胸中短气”;“脉紧上寸口者,中风,风头痛亦如之”;“关上脉微,为胃中冷,心下拘急”;“关上脉 弦,胃中有冷,心下厥逆”;“尺脉细微,溏泄冷利”;“尺脉虚小,足胫寒,痿痹脚疼”。 体现了将寸口脉的空间位置关系与人体肢体器官的空间结构关系相取象比类的特点。
6 论述脉诊时多结合方药针灸与《脉经》不同的是《千金要方》不仅详细地论述了脉法,还结合了具体的方剂,例如言“左手关上脉阴实”者,不仅描述了脉象,还提出了治疗方法,认为应当治以竹沥泄热汤。 又如“治脉实洪满”的心热病,提出了用升麻汤来治疗。 还有结合针灸的论述,如论及 “癫疾”时指出“其脉尤寒者,以针补之”。 言肝病“其 色青,手足拘急,胁下苦满,或时眩冒”,若“其脉弦长” 者,为可治,并对治疗方法进行了论述,认为“宜服防风竹沥汤、秦艽散”。 枟千金要方枠并非脉学专著,故其脉学内容,多与方剂、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结合论述。
7 重视调神枟千金要方枠的枟序例枠中明确提出医生需要做到 “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要求临床医生在诊疾问病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调神,以达到最佳状态。 这样既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又能提高效率, 对如何保持心理上的平静,缓解脉诊时心理上的疲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8 强调与望诊等其他诊法的互参 孙思邈重视脉诊与望诊的互补,如“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死,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将脉诊与望诊结合运用,来判断疾病的预后。 其在论述脉诊时多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可见其重视望闻问切的灵活应用,综合运用,取得最佳的诊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