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罗曼
《伤寒论》的研究之所以经久不衰,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涵载了张仲景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这一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对中医各科的实践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因此,《伤寒论》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其所涵载的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但是,众所周知,《伤寒论》并不是仲景原书的全部,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才使其和《金匮要略》分为两书。实际上,仲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只有在《伤寒杂病论》全书中才有可能得以完整地体现。《伤寒论》六经分证的辨证方法,仲景主要是为辨治外感病而设。纵观《伤寒论》全书,纯属于六经本病者,不过数十条,而大量的条文是用来论述兼证、变证、挟杂证。这些兼证、变证、挟杂证,大多又涉及到内伤杂病的范畴。分析仲景对这些病证的辨治不难看出,他所运用的方法实际上是脏腑辨证。再结合《金匮要略》一书综合分析,可以说《伤寒杂病论》一书采用了两种最基本的辨证方法,即以六经辨外感,以脏腑辨杂病,这两种辨证方法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仲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因此,我们对仲景辨证论治思想体系的研究,绝不能将其割裂开来,仅限于研究六经辨证,而舍脏腑辨证于不顾,或是将脏腑辨证机械地列于六经辨证之下。对有人提出的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将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均纳于六经辨证之下,建立一种所谓综合的辨证方法与体系,使之适用于所有疾病的设想,我们也不敢苟同。这种设想的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应该看到,后世医家在《伤寒杂病论》基础上所发展创立的各种不同的辨证方法,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根据临床需要而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它们与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一样,各有其不同的适应病种,各有其不同的应用规律,如果将其人为地拼凑在一起,不仅会增加临床应用的难度,而且与仲景以六经辨外感、以脏腑辨杂病的辨证思想也大相径庭。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对《伤寒论》所涵载的仲景辨证论治思想体系应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这一研究包括3方面的内容。首先,以《伤寒论》为基础,与《金匮要略》密切结合,以文献研究为主并结合临床、实验,对如下问题进行细致周密的分析与归纳:①仲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②六经分证与脏腑分证的原则与标准;③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④各汤证与病证的症状、舌象与脉象诊断的基本标准;⑤治则治法与方药的规范等。在此基础上,理清仲景辨证体系的基本框架。值得指出的是,进行这一工作,应尽可能地占有本底资料,并加强对《伤寒论》前3篇与后8篇以及包括《神农本草经》、《内经》、《难经》、《脉经》、《千金翼方》、《敦煌残卷》等有关内容的研究。其次,是把历代医家对仲景辨证论治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对病证概念和含义的理解与发挥尤其是对经方运用的丰富经验进行系统的整理。为了克服历代医家受历史条件和个人因素所限而造成的对概念理解上的主观性,对方药运用上的随意性,必须尽可能多地占有原始资料,进行周密严谨的科学设计,引入现代数理统计的最新成果,借助计算机手段,进行概念、症状、证候的多元分析与处理,从而使《伤寒论》所记载的概念规范化,病证标准化、客观化、甚至半定量或定量化。并在此基础上,将其纳入仲景辨证体系的基本框架之内,使其充实和完善。第三,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结合实验研究和多学科研究方法,对上述研究成果做进一步的验证、阐释与修正,赋于更多更新的科学内容,并最终确立仲景辨证论治理论的综合体系,使之更好地为临床服务。诚然,这一研究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甚或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但是,为了仲景学说乃至整个中医事业的发展与昌盛,我们必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时代赋于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