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雄教授为享受国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第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其业医四十载,倾心学术,专注临床,擅于博采众长,在中医药血证、脾胃病、皮肤病的研究领域卓有建树,同时对其他中医内科疑难症的诊治也有极其丰富的经验。熔古今与一炉,屡起沉疴,为广大患者谋得福音。弟子有幸跟随陈志雄教授临证学习,收获颇丰,特别对柴胡方的运用领会到导师的一些学术思想,现总结如下。
首先,经典的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甘草、大枣七味药组成,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伤寒的主方。少阳经络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少阳主胆与三焦,若气血虚弱,腠理疏松,当伤寒病邪入侵,离于太阳居于太阳,致使少阳经络枢纽失利,既不能外达也难以入内,病邪稽留于少阳,正邪相搏,结于胁下,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眩晕等。但临床见到的少阳证,并不都是如此典型,所以导师认为一定要抓住主症,“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但是由于临床上疾病的发生、发展错综复杂,所以导师强调临证一定要审度病机,见微知著。认为只要具有符合少阳病的病机、揭示少阳病本质的主症,即可运用。
导师认为小柴胡汤其病机虽然是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但少阳包括胆与三焦,胆与肝相表里,又涉及脾胃的升降,三焦主决渎,上连及肺,又下通肾、膀胱,是水液代谢的通道。所以除少阳经病变外,又可连及肝、脾、胃、肺、肾、膀胱,所以如肝炎、胃炎、肺炎、哮喘、肾盂肾炎等均可使用小柴胡汤。又从经络和官窍来看,眼睛、头两侧,身,腮,两肋,会阴部,乳房,小腹以及四肢伸侧正中均可与少阳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些部位的病变,如头痛、腮腺炎、带状疱疹、泌尿系感染、乳腺增生等亦可有小柴胡汤的适应症候群,都可运用此方。所以小柴胡汤适应证,上达头目,中留胸腹,下主膀胱等诸疾。
《伤寒论》中医柴胡名方除了小柴胡汤还有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等等,以上几方均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导师临床也经常灵活运用。
老师总结分析柴胡方有如下四大类药物组成:①人参、大枣、炙甘草属甘温,益气扶正,生阳御寒;②柴胡、黄芩属辛寒,为清散郁火;③半夏、生姜属辛温,为调理脾胃,降逆止呕;④芒硝、牡蛎属咸寒,为治相火。其中柴胡桂枝汤治疗胆肺疾患,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肝脾疾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胆心疾病。
大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和小承气汤合方而成,主治少阳、阳明同病,其功用为和解少阳、兼清里热。因此这个方证主要是针对“少阳病而热结在里”为主要病机的病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中说:“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说明不但小柴胡汤证具备,而且必有大便不通。导师认为临床上里热不局限于胃肠燥结,小便黄、发热、舌红均为里热表现。只要有里热的征象,就可以用大柴胡汤。从大柴胡汤组成来看,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汤而成。其中大黄、枳实泻里热,使里热从内解。柴胡用作主少阳、疏肝理气的君药,在此仍为枢转少阳之机,使热从外解,小承气汤清泻里热,表里双解。大柴胡汤的组成充分体现和解及攻下两法的结合运用,所以临床多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胆道及消化道疾病。尤其在急腹症治疗方面屡用屡效,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大便干结、小便黄、发热、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柴胡桂枝汤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本证型属于太阳、少阳同病。导师认为第146条是一个典型的太少并病的轻证,病涉太少经络不利,“支节烦痛”是外邪导致的营卫不和与少阳病引起的太阴阳气不足,寒邪乘虚入侵四肢关节引发。柴胡桂枝汤“以解表里之邪正见者也”。柴胡桂枝汤中柴胡发散少阳,桂枝开太阳,以调和营卫。导师多用于治疗感冒、肺系疾病、胆系疾病、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神经疼痛、甚至肿瘤等疾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主治少阳病兼水饮内结者,其中重用柴胡,协同黄芩,力透少阳之邪热、解利少阳枢机,牡蛎散胸胁水气之结聚,瓜蒌根微寒生津润燥活血,桂枝、干姜温而兼通,复三焦气化之权,炙甘草调和诸药。柴胡桂枝干姜在导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外感病、肝胆病伴见四肢关节烦疼、慢性胃炎、痹证伴肝气郁结证、神经官能证等。导师借鉴伤寒大师刘渡舟教授的学术观点,认为把握此方的病机为“胆热脾寒”,并以“口苦便溏”作为其主证,只要符合上述病机或主证其中之一,即能使用此方剂加以治疗。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由小柴胡汤半剂量去甘草加龙骨、牡蛎、铅丹、黄芩、茯苓、桂枝组成,追源溯流出自宋本《伤寒论·卷第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该病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故见烦躁易怒,惊惕,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取其和解少阳,泻热安神之意。方中柴胡与桂枝合,辛散除半表之邪,柴胡与黄芩合,苦寒以清半里之热;柴胡与半夏生姜合,苦辛以解半表半里之邪;合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大黄泄里清热,活血化瘀;党参、大枣扶正补气,使正气存,邪气祛。为攻补兼施、寒温并用、升降两行、和解少阳之方。导师认为本方的病位在肝、胆、心,故多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如抑郁症、癫痫、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耳鸣等的治疗,且临床疗效尚可。因为总结这类疾病肝气郁结为其主要病机,内伤七情为其主要诱因。
柴胡加芒硝汤当用于少阳兼阳明里实热证遭误治后,胆热犯胃,胃气已伤而燥结仍留,里实又不甚者,小柴胡汤加芒硝可以和解少阳,畅达枢机,泻热润燥。其方组成是三分之一小柴胡汤量再加二两芒硝,本方与大柴胡汤同为治疗少阳不和兼阳明里实,但本方证实程度不及大柴胡汤证,故攻下破结之力逊于后者。导师认为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胸胁胀痛,大便干结或不通,或兼有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口臭,日晡潮热,目黄、身黄,烦躁易怒,脉弦数,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可以选用此方治疗。临床多用于胰腺炎等。
病案举例
病案一:周某,男, 51岁,因感冒发热1周余就诊于西医,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每天午后恶寒发热明显,体温波动在37.5℃—38℃之间,就诊时除上述症状外,伴口苦咽干,胃脘满闷不适,纳呆食少,大便偏干,小便黄,舌淡红苔黄腻,脉数。查血常规,胸片,肝功能未见异常。追问病史,自诉近半年反复容易感冒。辨证:邪滞少阳,肺卫失于宣发。治宜:和解表里,少阳阳明并治。投小柴胡汤加减。一剂见效,五剂痊愈。
按:缘患者平素体虚,外邪侵袭,直达腠理,腠理者,少阳之分也。正邪相搏,故发热恶寒,口苦咽干,胃脘满闷不适,纳呆食少,是胃气上逆,胆经不降之表现。大便偏干、小便黄是阳明经有热。投小柴胡汤泻少阳之经邪,通阳明之腑气,则经腑松畅,胃气调和,汗出表解。
病案二:唐某, 36岁,患者平素喜食生冷之品,本次因胃痛不适3日来就诊,自诉胃中冷痛,得温则舒,进食为甚,舌淡苔白,二便正常,脉沉弦。辨属实寒性胃痛。治当温散寒结,理气止痛。方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服用两剂后胃痛消失。
按:实寒胃痛,缘于素体寒盛于内,或外寒侵袭,或嗜生冷饮食,导致寒滞胃络,气机不畅而发病。临床表现以胃痛,遇寒而发或加重,得温痛减,,舌淡苔白等为特征。治当温散寒结,理气止痛。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中柴胡调理气机,桂枝、干姜温里散寒,牡蛎散结,甘草调和缓急。胃腕疼痛、遇寒加重者,加重干姜用量;胃脘灼热重者,加重黄芩用量,并酌加蒲公英;便秘者,可酌用大黄、积实。若伴外感寒邪者,加入苏叶、生姜 ;返酸者,与乌贼骨、左金丸,并酌加麦冬;若为生冷饮食所伤,加藿香、法夏、神曲等。对由寒结日久伤及阳气而出现的畏寒乏力,脉沉细无力者,可合用黄芪建中汤服用。
导师总结柴胡汤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应用,就在于它既有和解少阳、疏利三焦、通达上下、宣通内外之功,又有疏肝利胆、调和脾胃、开郁散结之用。正如唐容川言:“此方乃达表和里,升清降浊之活剂。”所以如果能把它掌握透彻,活学活用,辨证论治,一定会在临床上取得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