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雄老师擅长运用建中汤类方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建中汤类方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中多个篇章记载着仲景学说关于血液虚劳病辨治的论述,建中汤类方往往以温补脾胃阳气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诸证。多次听陈师讲述血液患者因为气血亏虚,阴阳失调,不可简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注重要和其阴阳,唯有用甘温之剂恢复其脾胃之健运功能,则气血复生,气机升降复常。
陈师指出血液病患者多兼有贫血症状或血虚证候,血虚则无以载气,气血两虚的情况在化疗期间表现更加明显。化疗药物毒性明显,常见病证如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出血、贫血、感染加重,乏力纳差,精神萎靡抑郁等。严重的毒副反应往往导致患者不能耐受而中断,严重影响化疗的进行或化疗后的恢复,影响化疗计划,甚至终至抗肿瘤治疗。积极应用中医药预防干预处理血液患者化疗治疗胃肠道系列不良反应及合并症,将为化疗治疗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建中汤类方中选黄芪建中汤,因其加黄芪以补身体元气,提高身体机能,故能治虚劳里急诸不足,适用于如虚损不足的血液化疗患者等,参考文献见黄芪建中汤广泛应用于各种胃肠道疾病收效较优。黄芪建中汤方适用于脾之阴阳两虚偏于气虚证,研习中用其对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便秘、癌因性疲乏等证候的改善明显,具体探析如下:
1、治疗恶心呕吐。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一般发生在给药期间,停药后缓解,也有延迟性恶心呕吐延续停药后数天,甚至出现在下一次化疗开始之前,条件反射的预期性恶心呕吐往往使化疗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患者自身年龄、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加上焦虑、体力情况等都会导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高。
呕吐可导致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便秘,腹胀,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失去治疗信心等。改善化疗治疗过程的呕吐等不良反应最终可改善化疗癌症患者的存活,并且与恶性病治疗相关生存率存活时间明显相关。
化疗药物属于中医毒物范畴,药毒所伤,出现化疗后恶心呕吐等,关键病机是药毒损伤脾胃,内生积滞,气机阻塞,升降失施。临床可合并伴有口苦口粘,口中有异味,腹胀大便不调等。如遇脾胃虚寒型或虚实夹杂的情况,可予黄芪建中汤合半夏厚朴、二陈汤加减。治疗原则为和胃止痛、健脾温中。黄芪建中汤由黄芪、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白芍及饴糖组成,诸药联用可发挥和胃止痛、健脾温中的功效。北芪补气固表,性温升阳,专于气分而达表。现代药理证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抗菌、利尿、降压、抗应激作用。桂枝具有散寒止痛、通阳化气、平冲降气、温经通脉、发表解肌之功效,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之功效,大枣补中益气、养身安神,甘草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往往伴腹部胀满者去大枣、饴糖,加茯苓;气短胸中满闷,可加量生姜;呕吐明显加半夏。
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多数兼有贫血症状,现代医学认为贫血患者由于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导致胃肠机能下降,机体缺氧,往往出现“悸而烦”的症状。临床上,很多医家常规投用归脾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方剂,往往症状不能改善,而且贫血指标难见提高。陈师认为建中类方中黄芪建中汤适合血虚患者,化疗后虚损不复病患。
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黄芪建中汤能够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逆转胃黏膜组织学改变,调节免疫功能。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疗法相比能够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可见黄芪建中汤从理论和实验验证明确可推荐应用于治疗化疗相关的胃肠道证候。
2、治疗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伴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便秘是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肿瘤患者便秘的发生率高达50-78%,在接受细胞毒性药物化疗的患者,大概5%表现为重度便秘。严重便秘患者往往会出现腹胀和阵发性的腹痛,粪便干结可造成肛裂和痔疮,肠道粪块堆积可影响化疗药物的吸收,甚至不及时缓解发展成危及生命的肠梗阻等并发症,导致化疗剂量减量,降低其治疗效果。
粪便的形成及排出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主通降,水谷受纳于胃,将食糜推入小肠,经小肠泌别清浊后进入大肠形成粪便,大肠主传化,是胃降浊功能的延伸。大肠传导功能有赖于气的升降功能,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因此粪便的形成和排出有赖于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加之平素现代人饮食习惯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工作及生活压力大等因素影响脾胃功能,气机升降失常,最终导致大肠传化功能失常,则形成便秘。中医诊断便秘,血液肿瘤患者常见虚寒型便秘,大便干结,便意不明显或没有便意,临厕量少难出,可伴有胃脘嘈杂,多见舌体偏胖大,苔白腻或偏厚腻,脉细无力。归于中阳不振,气虚积滞湿气困阻。治疗宜用温中补虚,行气化湿。可拟黄芪建中汤和枳术汤加减。枳术汤同样出自《金匮要略》,治疗气滞多于脾虚,迫气通滞力胜,联合黄芪建中汤能治“虚劳里急,诸不足”之中阳虚损,阴阳气血俱虚。脾胃阳虚气血不足而致气滞水停大肠,大肠传导不畅,排便困顿。胃脘嘈杂,脉细无力等均辨为“诸不足”之侯,大便难排无便意,苔白厚粘腻则辨为合并气滞水湿困浊不去。故黄芪建中汤温阳补虚健脾,药物研究认为黄芪具有益气消滞、润肠通便的作用,可联合党参、茯苓健脾益气;生姜或改干姜加强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促进全身阳气的升发。枳术汤中枳实、厚朴行脾胃之气,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行气导滞驱湿。在临床运用中,适当加大生白术用量,研究表明生白术能够促进动物的胃肠运动,且随剂量的加大而作用增强。白芍增加用量也有滋阴养血、润肠通便之功。联合黄芪建中汤共同改善大肠的传道排泄失职,通补兼施,相辅相行,达到纠正脾胃与大肠的失调。
3、治疗癌因性疲乏
化疗导致相关的问题还有癌因性疲乏,其定义是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乏力感或疲惫感,与活动不成比例,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反复出现疲乏且伴随5项以上患者可被定义为癌因性疲乏:1)肢体沉重或全身无力,2)注意力无法集中;(3)睡眠周期障碍,睡眠质量查;(4)睡眠后精力难以恢复;(5)情绪易于失控、低落、兴趣降低;(6)身体自由活动较难;(7)出现短期记忆力减退;(8)不能完成原先能胜任的日常活动。7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疲劳。癌因性疲乏常见症状如上,可归属于“虚劳”范畴。虚劳可以是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以脏腑亏虚,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治疗以补益为主。血液肿瘤病的癌因性疲乏多因髓毒内蕴机体日久,邪毒深陷骨、髓、精血,损伤正气元阳,脾肾亏损,因实致虚,因病伐元成虚损;另外因脾为后天之本,主生化气血,肾为先天之本,主贮藏精髓,化疗杀伤性治疗往往明显导致脾胃受伐,健运失司,气血损耗,生化乏源,五脏虚损,病久致耗竭,肾元不足;脾肾虚损,阳气不足以温煦,水湿不化,反之更耗伤阳气,则脾肾阳虚,五脏六腑失去温养,可出现疲劳乏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畏寒肢冷等虚弱症状。在《病机沙篆·虚劳》提出:“血之源头在乎肾,气之源头在乎脾,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虚劳”即虚损,“里急”为中焦虚寒所致腹中拘急,“诸不足”乃阴阳诸脉俱不足,气血俱虚,又以中气不足为主。方中黄芪益气健脾,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二者共为君药,臣以桂枝温阳散寒,鼓舞脾阳;白芍养营阴,缓急止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诸药合用,甘与辛和而生阳,酸得甘助而化阴,阴阳相生,建立中焦脾胃之气,培补气血生化之源,是治疗癌因性疲乏表现的诸虚劳损之关键。临证如伴有食少纳呆,腹部胀满,去大枣加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气机不畅,胸膈痞闷,加陈皮、半夏理气化痰;中焦寒邪偏甚者,以干姜代生姜,加强温中散寒之力,助半夏降逆止呕;乏力短气明显者,加人参补中益气生津。
李志明用健脾益肾法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现健脾益肾法可以明显升高大肠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血清IFN-γ,IL-2及Th1/Th2水平,降低血清IL-4和IL-5水平,纠正Th1/Th2的失衡状态,有效改善晚期大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黄芪建中汤在血液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能改善相关恶性呕吐、便秘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以及改善癌因性疲乏等,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