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科简介

脾胃病科专科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创建于1964年内科病区,开放28张病床。1966年至1976年,内科开展了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研究。同期,邓铁涛、陶志达、劳绍贤、许鑫梅、刘国普等人首开脾胃专病门诊。1975年,医院成立了消化内镜室。1982年,医院成立脾胃消化病为主的“二内科”。

2002年挂牌“脾胃病科”,编制床位48张;2015年增加一个病区,开放病床96张,消化内窥镜中心由300平方米增加到1500平米。科室现拥有门诊诊室6个外加岭南名医诊室、胃肠动力研究室1个、中医特色治疗室1个,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4个,医疗、教学、科研齐头并进,学科、专科综合实力居于国内先进水平。

脾胃病科的发展得到首批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王建华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现脾胃病科已发展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脾胃病)诊疗中心、国家临床脾胃病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广东省脾胃消化病重点专科,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分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肝胆病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南方(岭南)中医肝病诊疗技术与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亚太肝病联盟广东分盟副理事长单位,是国家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第一批专业基地、广东省中医药强省优势病种突破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牵头单位、乙肝后肝硬化协作单位,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创新强院项目“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诊治、内镜-TIPS防治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医药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牵头单位。

脾胃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刘凤斌教授,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人才国家级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干部保健专家,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及广东医师奖获得者。科室现有劳绍贤、许鑫梅、陈蔚文、罗日永、周福生、刘友章、刘小斌等全国知名专家教授,一批年富力强、技术精湛的中青年专家黄可儿、胡玲、邝卫红、杨晓军、陈斌、罗琦、李培武、熊文生、樊冬梅、陶双友、邱向红、侯政昆、兰绍阳、张铮铮、宋雅芳、侯江涛等30余名。

(一)脾胃病科主攻优势病种

消化道早癌、胃癌前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肝病(脂肪性肝病、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病等)、肝功能衰竭、门脉高压症、重症肌无力、急性胰腺炎等。

(二)先进的现代内镜检查与治疗技术

脾胃病科消化内镜中心拥有先进的内镜及微创治疗设备(包括放大及电子染色内镜、超声内镜、C型臂X光机等),每天可完成130台左右的诊断与镜下治疗操作。在实施无痛胃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等常规诊治技术的同时,开展了消化道早癌精查、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VD(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POEM(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消化道支架置入术、内镜下保胆取石术等高难度的镜下治疗技术,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硕博人才,吸引了大量院外人员前来进修学习。

(三)鲜明的中医治疗特色技术

1.建立了“三位一体”中医药给药与治疗体系。如“上病下治”、“内病外治”、“腹病背治”、“针药同治”、“冬病夏治”等中医药整体治疗方法。

2.建立了现代内镜技术应用下的围手术期中医辨证治疗体系,重视“内镜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治疗”以促进康复和减少并发症。

3.拥有温阳固本散、消胀通便散、五香止痛散、五香止泻散、舒降散、消水散等20多种外治散剂用于封包疗法和穴位治疗。

4.应用传统辨证用药与中医现代技术如生物反馈治疗、子午流注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四)科研硕果累累

脾胃病科先后主持国家“七五”、“八五”、“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十三五期间主持国家级课题14项、其他各级课题近50项,发表论文共289篇(SCI收录41篇)。主编或副主编专著、教材10部。“脾虚重症肌无力临床与实验研究”、“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获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及国家级学会科技进步奖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