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名:脱位病、骨痹病
西医病名: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脱位病)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骨痹病)
ICD编码: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Q65.801
先天性单侧髋关节脱位Q65.000、
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Q65.100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M16.2-M16.3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脱位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骨病学》教材(张俐,何伟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
1.1 临床表现
(1)婴儿期
①外观与皮纹:患侧臀部增宽,臀纹和腹股沟纹不对称,患侧升高,整个下肢缩短或外旋,患肢活动减少;
②Barlow征(弹出试验)阳性;
③Ortolani征或外展试验阳性;
④Allis征阳性。
(2)较大儿童期
①跛行,双侧脱位时出现“鸭步”,臀部明显后突,腰部前突增大;
②Trendelenburg征阳性。
1.2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3~6个月大时的骨盆X线平片即可显示异常。
①Perkin 象限:正常股骨头骨骺位于内下象限内,若在外下象限为半脱位,在外上象限为全脱位;
②髋臼角(髋臼指数 ACI):其正常值为 20°~25°,脱位时此角增大,通过 ACI 可以预测患儿髋臼的发育;
③Shenton氏线:脱位时此线失去正常弧度的连续性;
④CE 角(中心边缘角):正常范围为向内 20°~40°,若小于20°,表示髋脱位,CE 角越小,表示脱位越严重;
⑤Sharp 角:正常值为 45°以下,大于 45°表示髋臼发育不良;
⑥臼头指数(acetabular head index,AHI):由股骨头内缘到髋臼外缘的距离A比股骨头的横径B,表示股骨头的大小与髋臼深度不相称的状态。其特点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头臼指数随之下降其正常范围为84~85,反映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情况。
(2)B超 <6月患儿首选,常用的方法是Graf法。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小儿骨科学》(吉士俊等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2.1 临床特点
(1)6个月以内婴儿早期诊断
①患侧臀部增宽,臀纹和腹股沟纹不对称,患侧升高,整个下肢缩短或外旋,患肢活动减少;
②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内收肌紧张痉挛;
③Allis征阳性;
④Ortolani征或外展试验阳性;
⑤Barlow征(弹出试验)阳性。
(2)6个月以上婴儿及儿童的诊断
除了上述Allis征及外展试验外尚需以下检查:
①步态:单侧髋脱位时走路步态不稳呈蹒跚、摇摆或摇动步态,双侧脱位时走路摇摆,臀部后突,表现为“鸭形步态”,肢体不等长,躯干呈代偿性侧弯;
②套叠试验阳性;
③Trendelenburg征阳性。
2.2 辅助检查
(1)B超是诊断CDH的首选检查,其特点为:直观、简单易行、可重复性强。
(2)X 线检查:传统的X线检查无论在术前诊断还是术后恢复的评估中都一直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股骨头骨骺核骨化后的婴儿及儿童其X线测量指标为:
①Perkin 象限:正常股骨头骨骺位于内下象限内,若在外下象限为半脱位,在外上象限为全脱位;
②髋臼角(髋臼指数 ACI):其正常值为 20°~25°,脱位时此角增大,通过 ACI 可以预测患儿髋臼的发育;
③Shenton氏线:脱位时此线失去正常弧度的连续性;
④CE角(中心边缘角):正常范围为向内 20°~40°,若小于 20°,表示髋脱位,CE 角越小,表示脱位越严重;
⑤Sharp 角:正常值为 45°以下,大于 45°表示髋臼发育不良;
⑥臼头指数(acetabular head index,AHI):由股骨头内缘到髋臼外缘的距离 A 比股骨头的横径 B,表示股骨头的大小与髋臼深度不相称的状态。其特点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头臼指数随之下降其正常范围为84~85,反映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情况;
⑦髋臼深度(acetabular depth):正常值男性 7mm~18mm,平均 13mm,女性 9mm~18mm,平均 12mm,小于平均值即表示髋臼发育不良;
⑧前倾角:新生儿正常为 25°~35°,脱位时前倾角增大,重者可达 60°以上;
⑨泪滴:正常髋关节18个月时出现泪滴轮廓,而髋关节发育不良者直至复位后才能出现泪滴,泪滴的出现是稳定性复位最早的X线标志。
⑩髋关节间隙:与正常侧相比较,双侧患者与同年龄髋关节进行比较。测定股骨头最高点的面与髋臼软骨底面的距离,分为5级,4级为正常间隙,3级较正常窄1/4,2级较正常窄1/2,1级较正常窄3/4,0级关节间隙完全消失,这是用以判断有无创伤性关节炎的标准之一。
(3)CT检查:CT检查不仅可以更好的反映髋臼对股骨头前、后面的覆盖情况, 而且能够反映髋臼前倾程度,这是较X线检查优越之处。
(4)MRI检查:能辨清关节的各种结构,包括骨、透明软骨、纤维软骨、韧带、关节囊、关节内脂肪和关节液。MRI技术是无损害的,不必暴露于放射线下,并且MRI检查能够真实准确地显示髋关节三维解剖结构,因此将在临床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病类诊断
1.单纯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根据股骨头与髋臼的关系可分为三类:
(1)髋关节发育不良 又称为髋关节不稳定,X 线片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点,多数采用髋关节外展位而随之自愈,约1/10将来发展为先天性髋脱位,还有少数病例持续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年长后出现症状。
(2)髋关节半脱位 X线片有髋臼指数增大,髋臼覆盖着部分股骨头,这是一种独立的类型,可长期存在而不转化为全脱位。
(3)髋关节全脱位 股骨头完全脱出髋臼,根据股骨头脱位的高低可分为4度:Ⅰ度:股骨头仅向外方移位,位于髋臼同一水平;Ⅱ度: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相当于髋臼外上方水平;Ⅲ度:脱出的股骨头位于髂骨翼的部位;Ⅳ度:脱出的股骨头上移达骶髂关节水平。
2.畸形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典型者呈双髋脱位,双膝关节处于伸直位僵硬,不能屈曲,两足平足呈外旋位,还常合并上肢畸形。
3.根据脱位的程度分类:Zionts分级标准(如图1),可分为4度:Ⅰ度为股骨头骺核位于两侧Y形软骨顶点的连线(即Y线)以下、髋臼外上缘垂线之外;Ⅱ度为股骨头骺核位于Y线与Y线的臼上缘平行线之间,Ⅲ度为股骨头骺核位于臼上缘平行线高度;Ⅳ度股骨头骺核位于臼上缘平行线以上,并有假臼形成。
图1 Zionts分级标准
(四)证候诊断
先天肝肾不足,气虚血瘀证:下肢痿软无力,关节拘紧,转枢不利,活动受限,活动后或复位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可缓解,腰背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二、治疗方法
(一)复位外固定治疗
1.出生~6个月龄
此年龄段为治疗该病的黄金时期。处于此期的患者只需采用固定方法使其处于蛙式位(外展屈曲位),即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一般采用的固定方法有外展尿枕、Rosen支架、Davlik挽具、Pavlik吊带等,而采用合金多功能活动支架具有固定效果好、随机调节性能佳、并发症少的优点,能获得极佳的治疗效果。24小时维持髋关节屈曲100°~110°,外展20°~50°。B 超检查,1次/1~2周。若3周后B超提示取得同心圆复位,则继续维持2~4个月。然后使用外展支具直至髋臼指数(AL)<25°、中心边缘角(CEA)>20°。如果3周后B超及临床检查提示未取得复位,改用其它治疗方法。
2.6个月~18个月
首选麻醉下闭合复位、外展位石膏管型固定。复位应在全麻下施行,闭合复位前应切开或经皮切断内收长肌,以轻柔的Ortolani手法复位。复位后石膏外固定髋关节屈曲100°、外展40°~50°、旋转中立位共3个月,然后更换石膏,继续外展位石膏管型或支具固定3~6个月。以上治疗结束后,病儿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头臼同心圆复位,观察;每半年拍片一次。②头臼复位,但残余髋臼发育不良,表现在髋臼陡直,AI>24°,但Shenton氏线连续,穿戴外展支具,尤其是夜间佩戴。每3个月拍片一次,观察髋臼包容( AI、CEA)改善情况,或是否有半脱位出现。③残余半脱位,表现在Shenton氏线不连续,通常伴有髋臼发育不良。可穿戴外展支具,每3个月复查一次,共观察6~12个月。拍片尤其是站立位负重下的骨盆正位,如显示有持续存在的半脱位( Shenton氏线中断) ,手术矫正;若持续改进,处理同②。④残余股骨头坏死,应使受累的股骨头置于髋臼的包容下,使其修复和塑形。具体的处理方法同②、③。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先天肝肾不足,气虚血瘀证
治法: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用熟地、党参、山萸肉、山药、牛膝、杜仲、狗脊、桑寄生、独活、白芍、当归、赤芍、川芎、丹参、红花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
(三)其他疗法
1.牵引
多采用下肢牵引套进行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1/8,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3KG。
2.手法松解
以松解大腿内收肌使髋关节外展、外旋为主,术者应用中医推拿的揉捏法、滚法和拿法,作用于髋关节周围肌肉软组织。
3.物理疗法
有计划地进行物理疗法对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可用超短波等对患肢进行理疗,以促进局部炎症吸收。
4.手术治疗
(1)18个月~6岁(行走年龄)
18个月以内仍有可能试行闭合复位,但多数患儿需切开复位及截骨术。骨盆及股骨近端截骨,不仅矫正了髋臼、股骨近端本身的畸形,而且提供了复位后的稳定性。目前通用一期手术治疗:切开复位、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截骨术。术前一般不需要牵引。
骨盆及股骨近端截骨术对CDH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价值。长期疗效较好,可以使相当部分患者延缓甚至避免人工关节置换。主要有:
①改变髋臼方向: Salter、三联( Triple)截骨术;
②改变髋臼形态:适用于髋臼大而股骨头相对较小、髋臼陡直、真假髋臼延续者,常用的是Pemberton 截骨术、Dega 截骨术。
③股骨近端(转子间、转子下)短缩截骨是减低头臼间压力,避免股骨头发生坏死;旋转内翻截骨是纠正过大前倾角和颈干角。
(2)6岁以上
只能行一些姑息手术来减轻病人痛苦,采用Pemberton骨盆旋转截骨,Dega骨盆旋转截骨,Chiari骨盆内移截骨,股骨转子下旋转截骨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髋臼造盖术等不同个性化术式及其组合。在治疗过程中,要先松解内收肌、髂腰肌以减轻股骨头的压力,减少股骨头坏死。在选择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到髋臼及股骨头变形、软组织挛缩严重等因素。
(3)其他手术治疗
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大龄儿童尚有髋臼周围截骨术等治疗方法。
(四)护理调摄
1.心理护理
2.牵引护理
3. 外固定护理
4.饮食调护
5.皮肤护理
6.功能锻炼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考周永德、吉士俊提出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定标准对进行评定(表1)(参照《中华骨科杂志》1994年1月第14卷第1期55页《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定标准及说明》)
表1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定标准
本标准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为临床功能评定,包括主观感觉,临床检查,二为X线摄片检查评定,两部分以30分计分法量化。主观感觉观察能否下蹲,有无疼痛;临床检查以髋关节屈曲运动为主要指标,计算关节各种方位运动范围,有无跛行。Trendelenburg征是髋关节稳定性的标志,临床上出现半脱位或股骨头坏死所致短髋畸形均为阳性,肢体短缩反映复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骺板的损害。X线摄片检查,了解髋臼与股骨头发育情况Shenton线标志股骨头复位的程度,髋臼角或Sharp角并为一项,Y形软骨闭合可用Sharp角(通过双泪痕连线与髋臼外缘至泪痕连线之夹角)测定,便于不同年龄应用。臼头指数(Acetabular-Head-Index)(股骨头内缘至髋臼外缘距离(A)比股骨头横径(B)(A/B=AHI)表示髋臼覆盖股骨头的状态。其值与年龄呈负相关。而股骨头形态更为重要,故评分较高。关节间隙分5级:4级为正常,3级较正常间隙窄1/4,2级窄1/2,1级窄3/4,0级关节间隙全消失。间隙测定与健侧或同年龄髋关节对比,这对关节软骨有无损害有重要参考价值。
根据评分总计
优:26~30分
良:21~25分
可:16~20分
差:11~15分
(二)评价方法
分别于复位前、复位后1年以上进行评价髋臼指数、脱位程度及疗效评定。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骨痹病)
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是指髋臼发育障碍导致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佳,出现生物力学异常,导致股骨头半脱位、脱位,股骨头负重区软骨退变及盂唇的损伤,最后出现髋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hip,OAH)。国外文献统计为1%~10%,我国文献统计为0.6%。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约6:1,20%患者有家族史。许多患者在儿童期表现正常,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半脱位,到中青年时期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成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因总数的20%~50%,亦是中年人长期髋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表现为活动后疼痛、行走困难,影响正常工作及日常生活,病变严重者劳动能力丧失。
一、诊断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成人DDH多见于女性,大多数患者在20~40岁之间出现临床症状,双侧病变多于单侧。少数患者毫无症状,于拍X射线时偶然发现。根据髋臼发育不良和髋关节脱位的程度,症状存在较大差异。早期:主要表现为髋部的隐痛和酸胀不适感,长时间行走后的关节疼痛,以及大腿根部或臀部深方酸胀,髋关节压痛,旋转痛,活动度正常或超常,经过休息症状会完全消失。中、晚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重,疼痛进行性加重,最终经过休息后仍无法缓解,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功能障碍和跛行,出现静息痛,半脱位所致肢体缩短,随着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加重而致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
2.X线片检查
DDH患者常规X射线片检查包括骨盆前后位片和false profile位片,以及髋关节外展功能位片。骨盆前后位X射线片上可测量的指标包括:①Wiberg外侧CE角:这个角度用来评估骨性髋臼在股骨头上方和外侧的覆盖。正常髋关节CE角均大于25°,20°~25°为临界值,小于20°即可诊断为DDH。②臼顶倾斜角(acetabular index angle,AI):被用来评价冠状位上髋臼顶的方向,及股骨头外上方的覆盖。正常为0°~10°之间,DDH的患者该角度通常大于10°。③Shenton线:股骨颈内缘与闭孔上缘之间的连线。正常时此线为连线的弧线,若该弧线不连续,提示髋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半脱位。④髋臼角(Sharp角):即髋臼外缘与泪滴下缘之间的连线,与骨盆水平线的夹角。用来观察髋臼的倾斜程度。正常值:小于40°。⑤股骨头覆盖率:是指股骨头被骨性髋臼覆盖的百分比。即股骨头内缘至髋臼外缘的距离与股骨头内外缘之间距离的百分比。正常超过80%,若小于75%则为病理性髋臼覆盖不良。⑥髋臼的前后倾和交叉征:绝大多数患有DDH的患者的髋臼是过度前倾的,但有高达1/6的患者髋臼为后倾。正常髋臼的前壁覆盖1/3的股骨头,后壁覆盖1/2的股骨头,正常时髋臼前后缘的连线只在臼顶的外侧相交。髋臼后倾的患者在骨盆前后位X射线片上出现交叉征(cross-over sign)阳性。
髋关节65°斜位片(false profile radiograph):这个体位的X射线片是骨盆真正的侧位片,用来测量髋臼的前上方覆盖。拍片时要求患者站立,骨盆相对于底片旋转65°,标准的片子显示两个股骨头之间的距离应等于1个股骨头的宽度。前方覆盖的测量指标是前方CE角,正常值应大于25°。
髋关节外展30度前后位片该位置拍片的目的用于评估如果选择髋臼截骨,则可判断髋臼重新转位之后股骨与髋关节的对合关系,或者选择做股骨粗隆间截骨来改善头臼的对合关系。
3.CT和三维CT重建
对于X射线片显示有DDH或拟行关节周围截骨及关节置换的患者,CT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基于三维CT重建的术前计划可测量达到最佳矫正时髋臼截骨块在各个方向上需要旋转的度数,从而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还可以预测截骨后头臼对应关系,以及髋臼的前后倾状态等。对于髋关节明显异常,准备行关节置换的患者来说,术前的CT检查不但可以全面的了解髋臼的形态及骨量,还可以测量股骨前倾角的变化,为假体选择和手术操作提供了重要资料。
4.MRI检查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MR表现为:①髋臼窝浅,对股骨头包容不良。②髋臼上方髂骨内信号异常,T1WI呈低信号或中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或高信号。③股骨头变形,信号正常或负重区出现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④软骨盘变薄和信号异常。⑤关节腔积液和髋臼旁软组织肿胀。此外,由于关节不稳定,容易并发髋臼盂唇撕裂。关节造影MR主要用于发现是否存在盂唇病变,包括盂唇撕裂,退行性变,囊肿形成等,而后者常是退行性变的先兆。关节造影MR更好地发现关节软骨的损伤。
CT、MRI尽管有很多优点,但对髋关节整体观察存在盲区,对早期轻、中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易于漏诊,应结合X线光片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测量。
(二)诊断标准
综合文献,上述X线片检查的①~②测量值可作为主要诊断依据,③~⑥测量值作为次要诊断依据。我们主张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为:
1.符合2个的X线片主要诊断依据;
2.符合1个X线片主要诊断依据加2个以上次要诊断依据。
(三)分型
1.骨关节炎的程度:骨关节炎的存在和程度评估可用Tonnis分期(1987):0期:患者无症状,X射线片仅显示髋臼发育不良,无骨关节炎征象;1期:股骨头与髋臼出现轻度的骨硬化,股骨头外形轻度改变,关节间隙轻度狭窄;2期:关节间隙中度狭窄,股骨头内小囊性改变;3期:关节间隙重度狭窄,股骨头严重变型,股骨头或髋臼大囊性变,髋臼内壁帘状骨赘形成。
2.股骨头脱位程度:Crowe(1979)分期是判断股骨头脱位程度的分期方法,髋关节正位片上以经泪滴下缘的水平线作为参照线,测量内侧股骨头颈交界处距离水平参照线的距离与股骨头垂直高度的百分比(如图1)。
Ⅰ期:股骨头半脱位,半脱位的高度<50%股骨头垂直高度;
Ⅱ期:股骨头半脱位,半脱位的高度为50-75%股骨头垂直高度;
Ⅲ期:股骨头半脱位,半脱位的高度为75-100%股骨头垂直高度;
Ⅳ期:股骨头完全脱位,脱位高度>100% 股骨头的垂直高度。
图1:Crowe 分期
(四)中医辨证分型
1.肝肾不足:下肢痿软无力,关节拘紧,转枢不利,髋关节活动不受限,活动后或劳累、天气变化出现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可缓解,腰背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等肝肾不足之象。
2.肝肾亏虚:髋痛不甚,久行后痛甚,休息后缓解,疼痛以挚痛为主,髋关节活动受限,肢体萎瘦,全身症状伴腰膝酸软乏力,舌紫暗,苔薄白,脉弦细,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肝肾亏虚之象。
二、治疗
(一)中医辨证施治疗原则
1.肝肾不足
治则:补益肝肾、补气通络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2.肝肾亏虚
治则:补益肝肾、行气活血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二)中成药:袁氏生脉成骨片、复发生脉成骨胶囊、关节康、川芎嗪片等。
(三)治疗目的在于纠正髋臼和股骨近端的畸形,加大髋关节承重面积,恢复髋臼透明软骨的覆盖,重建髋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关系。经治疗的接近正常的髋关节将会改善髋关节的功能,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原则上治疗越早,效果就越好。一般认为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截骨术的最佳年龄为儿童期的5~6岁,此年龄段骨组织的生物弹性和塑型能力最好。但是,绝大部分病人要在成年后才会发现髋关节的症状和畸形。尽管成年后骨的弹性和再塑型能力会显著下降,然而截骨术仍然可以缓解髋关节的疼痛,并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因此,对于成年髋发育不良的病人必须予以充分重视,争取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出现或恶化之前纠正畸形,延缓或阻止骨性关节炎的发展。而对于那些症状出现晚,畸形不重的病人则应当采取保守治疗的手段,待骨关节炎晚期后可以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
1.一般治疗
(1)患者教育
使患者了解本病的治疗原则、康复方法,以及药物的用法和保留自身髋关节手术的重要性等。
(2)物理治疗
包括热疗、水疗、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针灸、按摩和推拿、牵引等,均有助于减轻疼痛和缓解关节僵直。
(3)减轻关节负荷,保护关节功能
受累关节应避免过度负荷,患者应避免长久站立、跪位和蹲位。可利用手杖、步行器等协助活动,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肌肉的协调运动和肌力的增强可减轻关节的疼痛症状。因此患者应注意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性锻炼,并设计锻炼项目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
2.药物治疗
主要可分为控制症状的药物、改善病情的药物及软骨保护剂。
(1)控制症状的药物
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NSAIDs是最常用的一类骨关节炎治疗药物,其作用在于减轻疼痛及肿胀,改善关节的活动。主要的药物包括双氯酚酸等,如果患者发生NSAID相关胃肠道疾病的危险性较高,则罗非昔布、塞来昔布及美洛昔康等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更为适用。药物剂量应个体化,同时注意对老年患者合并的其它疾病影响。
②其它止痛剂
对乙酰氨基酚对骨关节炎有良好的止痛作用,费用低,在国外仍广泛使用,而国内的应用相对较少。每日剂量最多不超过4000mg。若上述方法仍不能有效缓解症状,可予以曲马多治疗。该药为一种弱阿片类药物,耐受性较好而成瘾性小,平均剂量每日200-300mg,但应注意不良反应。
(2)改善病情药物及软骨保护剂
此类药物具有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胶原酶等的活性作用,既可抗炎、止痛,又可保护关节软骨,有延缓骨性关节炎发展的作用。一般起效较慢。主要的药物包括硫酸氨基葡萄糖、葡糖胺聚糖、S-腺苷蛋氨酸及多西环素等。双醋瑞因也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保护软骨,改善病程。
骨性关节炎的软骨损伤可能与氧自由基的作用有关,近几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C、D、E可能主要通过其抗氧化机制而有益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3.外科治疗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原则取决于病人的年龄,临床症状,关节畸形的严重程度,股骨头与髋臼的对合关系以及髋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
(1)病人年龄<40岁,髋关节疼痛,X线片显示髋关节轻度半脱位,外展位片上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吻合度良好,股骨颈干角基本正常,骨关节炎不明显或关节间隙不窄的患者应该选择能够恢复髋臼解剖覆盖的重建性髋臼截骨术,如髋臼周围截骨术(PAO,图2)、髋臼旋转截骨术(RAO,图3);
对于符合上述条件但是股骨颈干角明显增大,呈髋内翻畸形的患者可以选择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纠正髋外翻畸形并改善股骨头的覆盖;
(2)X线片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吻合度差,或半脱位较重,外展位片股骨头与髋臼的对合关系无改善者;或者符合(1)但是年龄>40岁,可以选择髋臼截骨术或者保守治疗,待骨关节炎严重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3)对于具有严重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X线片上Tonnis分期为Ⅱ~Ⅲ期者,可以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但是年龄偏小的患者的人工关节手术适应证应严格掌握。
(4)对于无假臼形成和骨关节炎改变的髋关节全脱位的患者,或有假臼形成但是髋关节不疼,骨关节炎不重的患者建议不予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
(5)对于有假臼形成并出现严重骨关节炎的髋关节全脱位的患者可以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
图2: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的截骨原理图。A:坐骨支不全截骨;B:耻骨支截骨;C:髋臼上缘的髂骨截骨;D 和E:髋臼下缘的髂骨截骨
图3:Ninomiya 髋臼旋转截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