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疗部简介

为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于2008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决定成立综合科,2009年1月7日,综合科病区开始正式运作。开科后成立了陈镜合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陈教授“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医优势互补”的“现代中医”学术思想指导下,以医院国家重点专科、区域中心为依托,采用多专科协作的现代中医综合诊疗模式,为患者打造“五心”,即爱心、专心、精心、细心、热心,医疗照护体验,提供多元化、个性化诊疗服务的模式,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患者,成功救治老红军、中央党校领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企业家、国际友人、著名表演艺术家等社会知名人士,深受患者好评。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扩大规模,经医院党委同意于2020年7月28日正式成立了国际医疗部一区,综合科又称为国际医疗部二区,依托全院国家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名医工作室的医疗技术力量,专设了国医大师、国家级和省级名中医会诊通道,采用预约诊疗、名医会诊、绿色通道、全程导诊、床旁结算等优质、高效的一站式医疗模式;全科和专科相结合,以中西医优势互补为理念,充分发挥岭南医学特色,为人民健康提供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现刘琼任国际医疗部副主任(主管全面),袁天慧任副主任,吴蓓及唐艳辉任护士长,学科带头人为冼绍祥教授。国际医疗部属于全国中医全科的重点培训基地,广东省全科医学委员单位,国家心血管中心心力衰竭专病医联体及质控单位。

诊疗范围:

病区特需病区和干部保健病区,从原有的呼吸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逐步扩展多专科的交叉合作,后续考虑建立呼吸与心脏交叉方向、肿瘤心血管方向、心肾交叉方向等,推进疑难病名中医多学科会诊平台。

目前共有医生7人,护士21人,其中博士2名(其中1名留美Tuft university /Tuft medical center访问学者),硕士6名(其中1名留英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护理学硕士)。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高级职称占比,57.14%,博士生导师一名,硕士生导师二名。科室在教学方面曾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教学查房观摩一等奖、临床实践教学优秀带教教师。

科室人员累计主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等20余项课题研究,撰写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指导研究生数十名。研究项目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特等奖、二等奖。获得中国科学主办的“自强自立,青春向党”青年演讲大赛在科研攻关和科研精神组中获得三等奖。2020年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的中医特色技术个案比赛荣获二等奖。

目前科研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特别是基于“双心”理论指导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毒”邪致病心力衰竭及心肌病诊治,中医药数智化诊疗模式研究;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研究。



荣誉称号:

陈镜合 教授

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

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冼绍祥 教授

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

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广东省名中医

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

珠江学者

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及邓铁涛中医医学贡献奖

国家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慢性心衰)负责人

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

国家区域中心心血管专科学术带头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荣誉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名医传承工作委员会 会长


杨小红 教授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质疏松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保健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琼 教授

广东省第二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对象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呼吸哮喘专业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慢性气道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


袁天慧 教授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培养对象

岐黄学者、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对象(B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菁英人才(临床型)培养对象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新药创制专业委员会常委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名医传承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计算中医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委会和临床药理分会青年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