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2008
[蓝]大公报采访刘凤斌教授
来源:
广州中医药
名家建议:中医越早介入治疗越有效
中西结合治疗手足口病减并发症降死亡率
大公报 5月9日
【本报记者袁秀贤广州八日电】内地乃至粤港澳地区的手足口病有增无减,引起专家关注。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中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刘凤斌教授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手足口病属于EV71型等病毒感染,鉴于西医现时仍没有特效药,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粤将公布中医药防治方案
据悉,广东省中医药局近日组织了省内多位中医名家,开会共同商讨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方案。目前,该方案已完成初稿,可望最近可向社会公布。
刘凤斌认为,从手足口病发病特点来看,发烧、皮疹,咳嗽,并进一步发展到心肌炎、肺出血、脑炎等,属于传染性病,亦属于中医温病、疫毒的范畴。从临床表现来看,首先表现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包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包内有少许液体,可伴有呼吸道症状。按中医的温病辨证属于邪在卫气,湿热内蕴。
属湿热疫毒 须清热化湿
刘凤斌说,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传染病,目前西医尚没有疫苗、特效药物。中医理论认为其属于湿热疫毒,多采用清热解毒,透表化湿等为治疗原则。
刘凤斌认为,从几千年来的中医发展和现阶段的研究证明,中药抗病毒具有很好的疗效。病情在卫气阶段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会进一步发展到营血阶段,病情恶化,出现并发症。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优势互补,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在手足口病早期阶段,病情轻,中医治疗效果较好,一周内病情就会逐步好转。但当病情严重时,出现高烧不退,考虑到小孩发烧容易脱水,实行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静脉滴注支持治疗配合中药辨证施治,视乎体质不同对症下药。如若偏热体质,就要清热解毒化湿,疏风解表,服用银翘散加味等治疗。若体质虚寒,宜辛温透表,化湿解毒。
广东病毒威胁更甚于安徽
刘凤斌表示,广东与安徽一样,均属于同一类病毒感染。不过,由于两地气候不一样,病毒繁殖不一样,毒力也不一样。广东气候潮湿、炎热,更适合病毒的生长,病毒的繁殖更快,病毒威胁可能会更大。按现在疫情发展来看,今年估计病例呈发展趋势,传播的人会更多,应引起关注。中医越早介入防治,越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的并发症,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