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餐桌上也有中药
餐桌上也有中药
2020-11-16中国中医药报7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壮忠
餐桌上的饕餮盛宴,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大增,但食物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药效功用,合理选用,对养生保健大有裨益。
马蹄(荸荠)
马蹄既可作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之品。马蹄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视之为“江南人参”,曾一度成为明清时期朝廷贡品,是扬州狮子头、潮汕虾枣(果肉)等美食佳肴的原料。
马蹄入药,历史悠久,其中《随息居饮食谱》只用了26个字就概括了马蹄的保健作用,即“荸荠甘寒。清热、消食、醒酒、疗膈、杀疳、化铜、辟蛊、除黄、泄胀、治痢、调崩”等。中医认为,马蹄性味甘寒,功效清热化痰、生津开胃、明目清音、消食醒酒、滋阴消肿。临床上可用于热病烦渴、痰热咳嗽、咽喉疼痛、小便不利、便血、疣等症,尤其适应于肿瘤阴虚火旺者或肿瘤放疗后热毒明显者。
橘络
柑橘橘瓤外白色的网状筋络通常被称之“橘络”。无论从中医学还是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讲,橘络对人的健康都非常有益。中医认为橘络具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之功,不仅是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疗佳品,且对肿瘤患者久咳引起的胸胁疼痛、气滞不舒等症状还有辅助治疗作用。
研究发现,由柑橘提取的橘络提取物,具有败毒抗癌、理气化痰的作用,可用于癌瘤积毒、气逆痰滞肿瘤患者尤为适用。因此建议,吃柑橘时不要只吃橘瓤,连着其外白色的筋络一起吃才是科学的。
蜂蜜
《本草纲目》指出蜂蜜具有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脘腹虚痛、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目赤、口疮、溃疡不敛、风疹瘙痒、手足皲裂等。
对于感冒、肺炎引起的干咳无痰、咳喘无力、咳嗽胸痛,蜂蜜均有润肺止咳的作用。但治疗咳嗽也需要遵守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对于痰湿型咳嗽,蜂蜜则不太适合。
小茴香
小茴香是常用的药食两用食材,中医认为其味辛,性温,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小茴香与高良姜、香附、乌药等同用可治胃寒气滞之脘腹胀痛(《本草汇言》);小茴香与乌药、青皮、高良姜等配伍组成天台乌药散治疗腹痛(《医学发明》)。小茴香外用可通经活络,可以用于腹痛、痛经、腹胀等。
小茴香具有行气止痛、止痒消炎的作用,外用对于长时间过度用眼造成眼睛疲劳,抵抗力不足引起眼部炎症、出现痛痒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主要做法是将一茶匙茴香籽或两个茴香茶袋用开水浸泡,再用冷却过滤后的茴香溶液浸泡棉球,冷敷于眼部即可。对于严重者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眼部炎症则要及时到眼科就诊。
豆蔻
豆蔻又名草果,有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几种。豆蔻辛辣芳香,性质温和,功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本草纲目》说到豆蔻能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妇人恶阻带下,除寒燥湿,开郁破气。
多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豆蔻具有缓胃功效,甚至可缓解胃溃疡。其关键原因是小豆蔻中的有效成分可抵御幽门螺旋杆菌,研究表明该菌正是导致大多数胃溃疡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豆蔻适当使用可用来治疗胃病、胃溃疡,临床也是常用药之一。
陈皮
柑橘营养丰富,色香味兼优,人们吃完柑橘后,把皮扔掉了实在可惜。其实,橘皮是一味中药,叫“陈皮”,性温,味辛,有理气化痰、燥湿、理气安神的功效,制成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不光可以增加食欲,还可以祛除胸腹胀满、呕吐、咳嗽痰多等症。可以将橘皮收集起来,晒干,酿制成“九制陈皮”,日后生活中大有裨益;或者将橘皮收集起来放在床头、炕上,有理气安神助眠的作用,对于睡眠障碍的人尤其有益。
冬日各种糕点美食,色香味俱全,很是诱人。此时也是吃火锅、进补的最佳时间,经常有大量的肉食入肚。但脾胃虚弱的人一时之间难以消受不了,常常导致食滞,影响消化吸收,这时若是佐入少量的陈皮、山楂,可以让肉食香味更浓郁,但不油腻。
冬季一不小心就感冒。预防感冒,可在沐浴时或临睡前用橘子皮搓背,每次2~3分钟,皮肤略微发红发热即可;风寒感冒初起,鼻塞流清涕,恶寒,这时可以用生姜3片、新鲜橘皮6克煲上可乐100毫升服用,能减轻症状。
姜黄
姜黄是老百姓最喜欢的药食两用材料之一,中医认为,姜黄味辛苦,性温,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临床上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心痛难忍,产后血痛,疮癣初发,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