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成立于2014年, 由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ICU)组成,实施急诊和ICU一体化管理模式,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具备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病区和重症医学一体化的现代急危重症完整体系。

急诊科创建于1965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急诊医学科之一。1985年和1992年两次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 “全国中医急症先进单位”,1985年是全国唯一获评的先进单位。1989年获批全国首批博士、硕士授予点, 1993年被指定为第一批“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专科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以中医药为主治疗非典型肺炎确诊患者,取得“无病人死亡、无医护人员感染、病例追踪无后遗症”的“三零”佳绩,获得广东省委和省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获批 “全国中医急诊临床基地”。 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民族医药协会急诊专委会主委单位、广州市北片区区域急救医疗中心。在编医生18名,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8人,护士70名。诊疗区域包括急诊门诊、清创室、抢救室、注射室和急诊综合病房,配备有急诊专用CT、X光、B超、检验、药房,并有独立收费挂号窗口,急诊综合病房设有45张床位。另设有转运中心,使用正规负压救护车,24小时接受任务,为患者提供专业高效、安全有序的医疗转运服务。

重症医学科创建于2002年,是广东省中医医院最早建立的ICU之一。现为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广东省中管局十三五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主委单位。在编医生19名,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6人,护士96名。设有正、负压病房和层流洁净病房等三类病房,共有37张具有国际水平的多功能监护病床。专科共分为两个病区,其中一区设有15张重症监护病床;二区设有22张重症监护病床。资产总值超过6000万元,拥有国际先进专业设备及智慧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专科提倡“现代中医”理论思想,即“中西医结合、中西优势互补”的治疗理念,在危重病的抢救以及为外科手术适应症的扩大、高难度手术的开展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急诊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平台,使中心在人员调配、资源利用、多学科合作等方面取得优势,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救治品牌。刘南主任作为急诊中心主任,在中心发展方面,医、教、研并重。在科研方面,中心致力于深入挖掘岭南中医药学理论,开展脓毒症、冠心病、心力衰竭、卒中、中毒、消化道出血、热射病、登革热、呼吸道传染病、心肺脑复苏等从基础到临床的系列研究,形成岭南特色鲜明的中医急诊理论体系。近年来获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局市校联合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基金的立项资助,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教学方面,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授予点,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实习基地,同时常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三级医院急危重症方向的进修医护。课堂教学承担广州中医药大学多层次、多班种的中西医结合急症、急危重症专业课教学任务,急救技能实践和临床教学方面每年指导规培医生、进修医生、研究生、实习医生超300人次。先后主编参编《临床基本技能操作》、《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学》、《中医急重症学》、《中医急诊学》等教材10余部,主持教学课题5项,发表教学论文80余篇,为我国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急危重症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心的规模和诊疗水平在全国中医系统处于领先地位,现拥有国家级名中医1名,广东省名中医2名。常规开展ECMO、PiCCO、床旁血液净化、有创和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床旁支气管镜、床旁重症超声、亚低温治疗和多脏器支持技术等。在心肺复苏、心血管急症、急性中毒、热射病、传染性呼吸道疾病、脓毒血症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急危重症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救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