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临床教学体会与探讨
发布时间: 2024年03月20日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课,有其特殊性。骨折、脱位等伤病的许多诊断、治疗方法等,必须在临床实践中才能逐渐掌握。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医正骨人材。

临床教学是医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必经过程,在医学教学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1]。如何根据中医骨伤科学临床特点和要求,积极灵活地把教学、操作、正确医患关系等问题融入到临床教学工作及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需要总结和研究的。本文结合实践,对中医骨伤科学临床教学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临床教学的具体内容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学习动机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刚刚进入临床的见习生,对各种各样的病例有着浓厚新鲜感与好奇心。应利用临床特有的教学环境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利用丰富病例资源,使学生全面了解骨科临床工作特点。本人采用带领同学查房的方式,对不同类型患者的诊断治疗作出提纲性讲解。比如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其诊断必须是临床症状、体征与辅助检查完全吻合才能确立,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达到良好预后功能。在查房的同时,介绍骨科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如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等。

1.2结合病例突出学科临床特点

1.2.1指导学生正确采集病史让学生亲自接触病人、采集病史,熟记问诊内容,以免遗漏,同时突出骨科专业特点。如对骨折、脱位病史的采集,既要询问病人受伤时间、部位、疼痛、畸形、活动障碍等情况,又要询问其首先着地部位、当时身体所处的姿势、暴力方向、速度、性质等关键问题,这都有助于骨关节损伤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注意医患交流的技巧,提高问诊的艺术。

1.2.2注重体格检查基本功的训练骨科体格检查是见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疾病诊断时起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普遍感到骨科检查难度较大。首先让学生养成“顺序化”的原则,按照望、触、动、量、反射、特殊试验等顺序进行,并双侧对比。让学生模拟病人,示教正确的检查方法,后让学生模拟检查,最后进行床边示教,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其临床意义。对一些特殊体征讲解机理,便于理解和准确操作。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直腿抬高试验,除示范正确检查手法,还要讲明原理。

1.2.3熟悉骨科特殊体检方法和外科操作实践是获得经验和临床技能的主要途径。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努力给学生创造操作机会,如很多特殊的体检试验,一些基本临床操作技能,如换药、拆线、清创缝合、打结,以及门诊小手术如脓肿切开引流、拔甲术等。在教师示范后,讲解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亲自操作,带教教师一定要做到“放手不放眼”,锻炼其临床技能。

1.2.4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影像学资料的能力影像学资料是骨科疾病诊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料,尤其是X线片。阅读影像学资料是每个骨科医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阅片能力的培养。骨折的X线片,不能仅满足于有无骨折,还应指导学生观察骨折的部位、形状、移位特点等,做出全面的诊断和分型。要求学生认真阅片后进行讨论,然后由带教老师详细讲解并总结。

1.3注意积累教学资料及教具弥补临床见习中的欠缺临床教学中通常会碰到下列情况:①在同一时间不能找到所有需要的病例;②见到的往往不是首诊而是经过治疗的病人;③一些病人会因被作为示教病例而拒绝;④病人流动性大,不同组的学生可能看不到同种病例。带教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积累典型病例的教学资料以及一些教具,遇到情况时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料解决问题。

1.4重视讨论和讲座骨科知识范围广泛,较短时间的查房不能对某种疾病进行深入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还应结合临床病例讨论,并将PBL教学法融入其中。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2],以疾病为线索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学、讨论相关的知识。在进行病例讨论之前,要求学生做好相应理论知识的复习,并预先提出有关问题。见习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及阅读辅助检查报告[3],然后组织讨论,让学生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最后进行示范和讲解。在讨论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临床思维方法,让他们把所学医学知识有效结合于临床[4]。

1.5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传统式医学教育重视对医学生严谨精神的培养和全面系统的知识传授,而相对忽视了临床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5]。正确的临床思考和判断能力是临床医师成长和成功的关键,也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6]。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建立诊断的一般原则,首先根据发病率高低选择诊断原则,即提出诊断时优先考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次是诊断一元化原则,力争用一个诊断解释病人身上的全部症状和体征。但如确有多个疾病也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还应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诊断的方法,建立科学临床思维。

1.6培养学生的医德医风和职业素质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要有高尚品格,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素质。只要在患者面前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就会逐渐培养出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素质,就会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此外,还要注重隐蔽课程与非正规课程对学生的影响[7]。隐蔽课程指正规课程的中医学文化的一种潜意识、较为隐蔽的传递。日常工作中,与同事、病人、学生的交往中,教师有意无意地传授给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及乐于从事医学的表现都能从正面激励学生。

2、讨论

2.1注重骨科临床教学的特点临床教学在教学环境、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对大课讲授内容的补充和说明,主要在骨科病房和门诊进行,其特点是形式更为直观、生动,易于理解记忆,当然也有其复杂性。直观是指绝大多数骨关节创伤及部分骨肿瘤、骨病可通过病史、体检和X射线检查直接诊断,这是学生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复杂性是指骨科各个病种的诊断和处理与运动系统解剖密不可分。解剖是骨科的基础,如何将复杂的解剖问题简单化,将直观的问题引向深入,是搞好骨科教学的关键。

2.2临床教学中教师的重要性①言传身教,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达到教学互长。临床教学工作要做到教、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临床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对教学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业务水平,及时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合于教学中。临床带教不仅要指导学生诊治疾病,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品格高尚、医德良好的医生。②注重授课质量。强调整体观念,加强临床思维方法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力求深入浅出,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3、总结

中医药学有两千多年历史,中医骨伤科学独特的理论体系、突出的临床疗效和诊疗技术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为提高中医骨伤科学临床教学质量,我们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采纳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中医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为目的,强调自主探究、批判性思考和创新实践精神,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内涵。

黄枫,原文载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3月第8卷第5期)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