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磨损退化和骨赘增生为主要病变的慢性退行性膝关节病,常见膝关节疼痛、上下楼梯疼痛加重、活动受限及膝关节畸形等表现。该病是骨科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中医学认为该病属骨痹范畴,中医药疗法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笔者通过观察补肾强膝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与活动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参考KellgrenX光片分级标准,Ⅰ级7例,Ⅱ级15例,Ⅲ级13例,Ⅳ级5例。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45~70岁,平均(58.5±6.2)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2.57±0.43)年。治疗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44~71岁,平均(57.2±5.5)岁;病程3.5个月~3.5年,平均(3.57±0.21)年。各组年龄病程分级信息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符合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属肾虚型者,临床表现可见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身体酸困,遇劳更甚,腰膝酸软,手脚乏力,舌淡、苔薄或无苔,脉弱或细;年龄≥40岁,并能坚持治疗计划者。
1.3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或造血系统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精神病者。
1.4治疔方法:对照组给予氨基葡萄糖胶囊(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760)0.5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肾强膝方(由怀牛膝20g,黄芪、淫羊藿、枸杞子、补骨脂各15g,阿胶、木瓜各10g等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
1.5观察指标: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法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
1.6疗效标准:优:膝关节总评分170分以上;良:总评分150~169分,或提高30分以上;中:总评分120~149分或提高30分以上;差:总评分低于120分,或没有提高。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进行Radi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5.0%,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0.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优
良
中
差
优良率
治疗组
40
15(37.5)
21(52.5)
3(7.5)
1(2.5)
36(90.0)1)
对照组
40
13(32.5)
17(42.5)
7(17.5)
3(7.5)
30(75.0)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比较:见表2。治疗后,两组行走距离、上下楼梯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部分患者扶单手杖或双手杖支撑,其评分也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先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时间
行走
阶梯
支撑
40
治疗前
23.6±4.1
31.6±5.8
-3.2±1.2
治疗后
38.5±5.81)2)
41.1±4.61)2)
-1.8±1.51)2)
对照组
40
治疗前
23.5±4.2
31.5±5.6
-3.2±1.1
治疗后
36.3±7.31)
38.2±4.31)
-2.0±1.21)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评分比较:见表3。治疗后,两组膝关节疼痛和伸直迟滞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先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稳定性、屈曲及内外翻畸形评分虽稍有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3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时间
疼痛
活动范围
稳定性
屈曲畸形
伸直迟滞
内外翻畸形
治疗组
40
治疗前
治疗后
31.9±4.5
42.6±3.31)2)
23.0±5.2
23.1±5.5
21.0±4.7
21.1±4.5
-2.1±1.3
-1.9±0.6
-3.0±0.6
-1.3±0.21)2)
-1.0±0.4
-1.1±0.7
对照组
40
治疗前
治疗后
31.4±4.8
39.2±4.51)
20.0±3.3
20.1±3.2
21.0±3.6
21.1±3.5
-2.1±1.3
-2.0±0.8
-3.0±0.5
-1.6±0.81)
-1.0±0.5
-1.1±0.8
2.4两组治疗前后总评分比较:见表4。两组治疗后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两组治疗前后总评分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40
119.0±17.6
160.2±20.71)2)
对照组
40
118.1±18.1
150.9±22.41)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两组治疗前后影像学(X光)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两组X光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变化。
膝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骨痹范畴,《素问·长刺论篇》谓:“骨痹,病在骨,骨髓酸痛,骨重不举”。故该病主要病变在于骨,且以肾虚为根本,因年老体衰,或房事不节,或先天、后天不足,致肾气肾精虚衰,肾主骨,生骨髓,故骨失所养,瘀血阻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最终形成骨痹。治疗当以补肾强膝为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枫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40年,师承全国名老中医陈基长教授,继承发展其宝贵经验,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丰富的经验,认为该病发病主要与肝肾亏损有关,治疗上宜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中老年人肾气肾精虚衰,瘀血阻络,筋骨失其濡养,不营则痛,故见膝关节疼痛,终致膝痹,治疗当以补肾为主,采用经验方补肾强膝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补肾强膝方主要由淫羊藿、补骨脂、怀牛膝、黄芪、阿胶、枸杞、木瓜等组成。其中淫羊藿性温,补肾阳,强筋壮骨;补骨脂性味大温,是温补肾阳的要药;怀牛膝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作用,并可引血下行;枸杞子可滋补肝肾阴精;四者均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配伍黄芪补气、阿胶补血;木瓜舒筋通络,有引经作用。诸药共用,共奏补肝肾、活气血、强筋骨、通经络之功效。实验证明,补肾活血中药能濡养软骨,保护软骨少遭破坏,抑制炎症发生,促进膝骨关节炎症状改善。补肾强膝方正是以补肝肾为主、活气血为辅的多种中药组成,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与活动功能,患者满意度较高。该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补肾强膝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部疼痛、活动功能以及行走距离等评价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良率达90.0%,高于对照组的75.0%,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补肾强膝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优良,可作为该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黄文庭,黄枫,崔邦胜等,原文载于《山西中医》2020年9月第36卷第9期)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