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经验—主要证型
1.肝阳上亢(肝肾阴虚) 2.痰浊中阻 3.气滞血瘀
一、肝阳上亢 以头晕、头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为主症,兼见耳鸣、口苦口干、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法:平肝潜阳
主方:天麻钩藤饮加减(《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1.肝阳上亢
病例1:患者许*,女,59岁。初诊时间:2004-7-8
头晕数小时,胸闷,心烦,失眠。舌红苔薄,脉弦细数。
查体:BP152/90mmHg。心电图示:心肌劳损。
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最高血压200/?mmHg,自服开富特、心痛定等。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2 钩藤12 菊花12 牛膝15 白蒺藜15 石决明(先煎)30 珍珠母(先煎)30 夜交藤30 车前子10 葛根30
二诊时间:2004-7-15
仍有头晕,胸闷,心烦,失眠。舌红苔薄,脉弦细数。
查体:BP145/82mmHg。
方药:前方加强重镇潜阳
天麻12 钩藤15 菊花15 牛膝15 川芎15 石决明(先煎)30 珍珠母(先煎)30 夜交藤30 葛根30 代赭石(先煎)30
三诊:一周后再诊,诸症改善。前方去代赭石。
体 会
肝阳上亢是常见证型。以头晕、头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为主症。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法以平肝潜阳,方药以天麻钩藤饮加减
黄老经验:
①头晕重,加强重镇潜阳之力。
②一般都有血瘀,可加活血通络之品。久病者可加用虫类药。
③热重,头痛口苦明显,可合用龙胆泻肝丸
④结合辨证,合并气虚加用补气之品,合并痰湿加用化湿药
2.肝肾阴虚
病例2:患者陈*,男,59岁。初诊时间:2004-6-3
高血压史多年,肾功能不全史。血压波动,控制不佳。稍有头晕,腰酸脚软。舌淡苔白,脉弦细。
查体:BP190/90mmHg。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15 山萸肉15 丹皮12 淮山15 泽泻15 白术20 牛膝15 车前子15 益母草20 白芍15 桑寄生30 女贞子15
二周后再诊,血压稍降,170/90mmHg
体 会
❖ 黄老经验:
①以现代疾病为着纲,予以辨证论治。本例患者以血压不平稳为主要表现,稍有头晕。辨“病”辨证相结合,考虑肾阴虚为主,治疗以补肾滋阴,以收敛上亢之阳。
②一般都有血瘀,可加活血通络之品。本例患者使用牛膝兼有活血及滋补肝肾之功效;益母草活血、利水。现代药理也有一定降压之效。
3.传承—之本人发挥
病例3:患者邵*,女, 66岁。初诊时间:2010-6
反复头晕、胸部不适数月。情志不舒,口苦,舌淡苔白,脉弦。糖尿病史,服药治疗。无高血压史。本次就诊血压142/90mmHg。
辨证:情志不遂,郁久化热,上扰清空。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
随访:上述诸症间断发作,未坚持自测血压。诊室血压,服药治疗后正常。停药后升高,140+/90
问题:1.高血压?
问题:2.中医疗效?
体 会
黄老经验:
①早期高血压,患者症状轻,多数不愿意服用西药降压。此时也应以病证结合的思路。黄老认为多属于肝阳上亢,予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肝肾不足,甚或内热者,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为主治疗。
②本例患者属于早期高血压,随访一年多,间断服用中药。服药后血压正常。停药后血压升高。可惜未能坚持治疗,间断服药。最终血压持续升高。
4.传承—之本人发挥
病例4:患者李*,男, 63岁。初诊时间:2019-2-26
反复头晕3年,加重数月。活动及休息时均有发作,稍有视物旋转。心悸,易烦躁,口干,睡眠不佳。高血压史多年,近几个月血压不稳定,有时160-170/90-100mmHg。舌淡暗苔微黄,脉弦略滑。本次就诊血压142/95mmHg。服用氨氯地平面肿踝肿。服用美托洛尔心慌。ACEI咳嗽。
辨证:情志不遂,郁久化热,上扰清空。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
患者表示熬中药不方便,要求中成药治疗。
问题:何种成药?
二周后复诊,头晕减轻,起床及长时间活动后仍有头晕,静坐时好转。间有心悸。
体 会
根据黄老经验:
①以病证结合的思路,抓住高血压病史,血压不稳定,头晕主要临床特点。
②以平肝潜阳为主要治法,并予以重镇潜阳之药物。上亢之肝阳得以潜镇,血压得以平稳,头晕得以改善。
③根据辨证,夹有痰湿,予以健脾化湿之品。
二、痰浊中阻
主证:头晕头重、胸闷心悸,泛泛欲吐,或呕恶痰涎,手足麻木,舌苔厚滑或浊腻,脉滑。
治法:健脾化湿,除痰祛风。
主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病例5:患者梁*,男,65岁。初诊时间:2004-8-12
头晕3小时,急诊测血压170/95mmHg。头重,胸闷,舌淡红苔白,脉弦滑。 既往否认高血压病史。
治法:健脾化湿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天麻15 法夏12 白术12 茯苓15 甘草6 陈皮6 葛根30 川芎15 珍珠母(先煎)30 牡蛎(先煎)30 菊花15 白蒺藜15
一周后复诊,血压正常,头晕减轻。前方去珍珠母、牡蛎。
体 会
黄老经验:
①黄老认为痰浊中阻也是高血压病常见证型。患者表现头晕头重,苔白,脉滑。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治疗。
②头晕头重明显,可加重镇之品,珍珠母、牡蛎等。
③酌加活血化瘀之品
三、气滞血瘀
病例6:患者李*,男,79岁。初诊时间:2004-7-15
反复头痛3年,再发数日。左侧为主,无呕吐,无畏光,无胸闷痛。血压170/90mmHg。舌淡暗苔黄腻,脉弦细数。 既往高血压病史,服药治疗。
病机:久病入络,瘀血阻滞,兼有痰湿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10 红花10 生地15 川芎15 赤芍15 当归15 枳壳12 柴胡6 桔梗12 牛膝15 胆南星12 全虫6
二诊时间:2004-7-29
服药后头痛明显减轻,无头晕,诊见口唇及舌淡暗,苔微黄腻,脉弦细滑。治以补气活血化瘀为法,仍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前方加黄芪、党参各 30g
体 会
黄老经验:
①本案头痛日久,久病入络,唇、舌淡暗,均提示瘀血之象。黄教授紧扣瘀血之证,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之。初诊时以活血止痛为法,考虑患者久病、久痛入络,一般草木、金石之品难以搜逐,故以全虫加强搜风化瘀通络之力。
②二诊时,头痛缓解,考虑患者久病体虚,唇、舌俱淡,脉细,有气虚之象,故加黄芪、党参以益气扶正助血行,增强疗效。
③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云:“查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通过本例治疗还可看出,血府逐瘀汤长于行气活血,但对于久病之人,尚需兼顾本虚。
进一步发挥
黄老经验: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可加用活血化瘀药物,例如丹参、赤芍、川芎、葛根等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总结
以病证结合,同病(高血压病)异治肝阳上亢、痰浊中阻多见注意活血化瘀治法的应用及虫类药物的使用结合现代临床需要,开展靶器官损害之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