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典型临床医案参考范例
患者姓名:郑* 性别: 男 出生日期:1968年
就诊日期:2021-07-07 初诊、复诊:初诊 发病节气:小暑
病人一般情况和诊疗过程: 郑虎,男性,52岁。因“反复皮肤瘙痒半年余,加重伴胃脘痛半月余”就诊。半个月前出现胸闷、气短、乏力、心慌。时有胃脘痛。口腔溃疡反复发作。7月3日肺部CT示:双肺少许纤维灶,左肺下叶肺大泡。心电图、运动试验、BNP均正常。既往慢性浅表性胃炎史,2000年曾做胃穿孔修补手术。查体:舌淡红、苔白、脉弦细。
中医诊断:胃痛 脾胃虚弱 西医诊断:1.慢性浅表性胃炎 2.荨麻疹
辨证分析与立法:辨证分析:患者摄生失宜,劳逸失常,脾胃受损,邪毒入侵,大肠失其传导之职,污秽之气与邪毒混杂,气血运行不畅,血瘀毒聚,病久终成积块。刀奎后正气亏虚,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乏源,则面色少华,乏力。舌黯红,苔白,脉细均为脾虚毒聚之候。
脾与胃相表里,同居中焦,共奏受纳运化水谷之功。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胃之受纳腐熟,赖脾之运化升清,所以胃病常累及于脾,脾病常累及于胃。若素体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或过服寒凉药物,或久病脾胃受损,均可引起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致使胃失温养,发生胃痛。若是热病伤阴,或胃热火郁,灼伤胃阴,或久服香燥理气之晶,耗伤胃阴,胃失濡养,也可引起胃痛。肾为先天之本,阴阳之根,脾胃之阳,全赖肾阳之温煦;脾胃之阴,全赖肾阴之滋养。若肾阳不足,火不暖土,可致脾阳虚,而成脾肾阳虚,胃失温养之胃痛;若肾阴亏虚,肾水不能上济胃阴,可致胃阴虚,而成胃肾阴虚。胃失濡养之胃痛。脾在体合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当脾胃虚弱失调,亦可出现皮肤瘙痒、口腔溃疡频发等症状。
结合患者当前主症,四诊合参辨病为胃痛,证属脾胃虚弱。病性病位:综上所述,病位在脾胃,病性属本虚标实。类证鉴别:常与心痛鉴别。心痛胃处腹中之上部,心居胸中之下部,正如《医学正传·胃脘痛》谓:“胃之上口,名曰贲门,贲门与心相连。”《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所说:“然胃脘逼近于心,移其邪上攻于心,为心痛者亦多。”心与胃的位置很近,胃痛可影响及心,表现为连胸疼痛,心痛亦常涉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故应高度警惕,防止胃痛与心痛,尤其是防止胃痛与真心痛之间发生混淆。胃痛多发生于青壮年,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其位置相对较低,疼痛性质多为胀痛、隐痛,痛势一般不剧,其痛与饮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吞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胃肠病症状,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等胃的检查异常;心痛多发生于老年,其痛在胸膺部或左前胸,其位置相对较高,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绞痛,有时剧痛,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阴循行部位,痛势较急,饮食方面一般只与饮酒饱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心悸,短气,汗出,脉结代等心脏病症状,心电图等心脏检查异常。
处方: 黄芪15g,党参15g,陈皮10g,法半夏10g,炒白术15g,云苓15g,炙甘草6g,山药15g,建曲10g,石斛15g,蒲黄10g包煎,茅莓根15g,沙参15g,肉桂3g焗服 另:六君子丸1盒,sig:1粒 qd。
医嘱 慎起居;畅情志;避风寒,防感冒;饮食宜软忌辛辣。
(黄老按: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黄芪补气,山药补脾肺肾,神曲健脾消食、理气化湿;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蒲黄化瘀止血,治疗口疮;茅莓根清热解毒、散瘀止痛;肉桂引火归元。)
7月14日二诊:患者服药后胃脘疼痛、皮肤瘙痒较前缓解,口腔溃疡好转。仍时餐后或下午胸闷、气促,活动则憋气。舌淡、苔白、脉弦。治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继前方,去石斛、沙参、肉桂,加柴胡10g,枳壳15g:黄芪15g,党参15g,陈皮10g,法半夏10g,炒白术15g,云苓15g,炙甘草6g,山药15g,建曲10g,蒲黄10g包煎,茅莓根15g,柴胡10g,枳壳15g
另:加味胃炎消2瓶,sig:4# tid。
(黄老按: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黄芪补气,山药补脾肺肾,神曲健脾消食、理气化湿;蒲黄化瘀止血,治疗口疮;茅莓根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柴胡疏肝解郁、推陈致新,枳壳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体会 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胃痛,又称胃脘痛。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古典医籍中对本病的论述始见于《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谓:“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痛,食饮不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说:“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说明胃痛与木气偏胜,肝胃失和有关。《素问,举痛论篇》还阐发了寒邪入侵,引起气血壅滞不通而作胃痛的机理。《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中的“心中疼”,即是胃痛,此为后世辨治寒热错杂胃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后世医家因《内经》胃脘当心而痛一语,往往将心痛与胃痛混为一谈,如《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腹痛》中有九种心痛,九种心痛是虫心痛、注心痛、风心痛、悸心痛、食心痛、饮心痛、冷心痛、热心痛、去来心痛。这里所说的心痛,实际上多指胃痛而言。《济生方·腹痛门》对胃痛的病因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九种心痛“名虽不同,而其所致皆因外感,内沮七情,或饮啖生冷果实之类,使邪气搏于正气,邪正交击,气道闭塞,郁于中焦,遂成心痛。”《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采集了大量医方,其治胃痛,多用辛燥理气之晶,如白豆蔻、砂仁、广薷香、木香、檀香、了香、高良姜、干姜等等。金元时期,《兰室秘藏,卷二》立“胃脘痛”一门,论其病机,则多系饮食劳倦而致脾胃之虚,又为寒邪所伤导致。论其治法,大旨不外益气、温中、理气、和胃等。但此患者曾行胃穿孔修补手术,伴气短、乏力,身体损伤明显,正气虚耗,气虚而致推动无力,日久损伤脾阳,热邪日久耗伤胃阴,导致胃脘隐痛,属虚证。治之以六君子汤加减。六君子汤以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而成,以益气健脾之品配伍燥湿化痰之药,补泻兼施,标本兼治。方中,以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脾气健运则气行湿化,以杜生痰之源;重用白术,较四君子汤燥湿化痰之力益胜;半夏辛温而燥,为化湿痰之要药,并善降逆和胃止呕;陈皮既可调理气机以除胃脘疼痛。黄老因病施治,随证加减,在原方基础上加蒲黄化瘀止血,治疗口疮;茅莓根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柴胡疏肝解郁、推陈致新,枳壳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患者服药后口疮消失,胃脘疼痛、皮肤瘙痒症状较前缓解。
签 名: 2020年09月20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 2020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