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衍寿教授验案一则
患者姓名:李某;性别:女;年龄:80岁;就诊日期:2019-09-18
主诉:
反复胸闷气促10余年,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10多年前开始出现胸闷气促,时伴心悸,曾多次住院诊治,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房颤,心功能Ⅳ级”,病情反复。3天前因劳累致胸闷气促加重,活动时尤甚,时心悸,伴双下肢浮肿。刻下症见:胸闷,气促,活动时尤甚,时心悸,双下肢水肿,纳差,大便秘结,寐差。
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沉细。
诊断:心衰,证属阳气亏虚、血瘀水停。
处方: 真武汤加减
附子10克先煎、茯苓20克、白术30克、白芍15克、干姜10克、人参10克(另炖)、黄芪30克、益母草30克、毛冬青30克、葶苈子15克、桂枝10克、火麻仁20克、肉苁蓉30克。
煎服法:水煎服,日一剂。
9月23日二诊:患者服药后胸闷气促明显减轻,心悸消失,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
体会:心衰病因为久病耗伤、感受外邪、七情所伤、劳倦内伤,其主要病机为心虚血瘀水停,病位主要在心。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有气虚、阴虚、阳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水饮。(心)气虚→血瘀→水停(痰浊)→(心) 阳虚(心气虚加重)是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机的基本演变过程,(心)气虚、(心)阳虚、血瘀、水停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理因素。提示中医治疗慢性心衰的基本大法就是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化痰)。故而慢性心衰中医治疗基本的原则就是根据具体证候选择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化痰)的不同组合。
签 名:黄平东 2019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