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临床医案
患者姓名:张某某 性别: 男 出生日期:19400921
就诊日期:2019-06-03 初诊、复诊:初诊 发病节气:
病人一般情况和诊疗过程: 张某某,男性,79岁。2019年4月9因“胸闷气促反复半年,双下肢浮肿1周”入院。住院期间查心脏彩超示EF 34%,血浆BNP 682 ng/L,西医诊断为:1.慢性心力衰竭,2.高血压。经住院治疗后,胸闷气促减轻,双下肢浮肿明显减退,好转出院。出院一个多月后,因受凉出现咳嗽,流鼻涕,胸闷气促、双下肢浮肿加重,2019年5月22日在我院呼吸科门诊治疗后咳嗽、流涕基本消失,胸闷气促、双下肢浮肿未见明显好转;2019年6月3日,转到我科门诊就诊,症见:胸闷,气促,咳嗽,心悸,双下肢浮肿,精神疲倦,纳差,睡眠欠佳,面色晄白,自汗,汗出湿冷,平素易感冒。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细。查体:查体:体温:36.6℃,脉搏:85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32/63mmHg;心界向左下方扩大,双肺下部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心脏彩超:EF 36%,血浆BNP 563 ng/L。
中医诊断:心衰病。
证型:心阳亏虚、血瘀水停
西医诊断:1. 慢性心力衰竭, 2.原发性高血压。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辩证分析:胸闷,气促,心悸,精神疲倦,面色晄白,自汗,汗出湿冷,均为心阳亏虚之象;双下肢浮肿为阳虚水泛之征象;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细为阳虚水泛夹瘀之象。
方药:参附汤合丹参饮、五苓散加减。
党参15 g,制附子6g,茯苓15g ,白术15g,桂枝9g, 丹参10g ,益母草20 g ,葶苈子15g, 大枣15g, 车前子15 g,泽泻10g, 猪苓15g,北芪30g,防风15g。红参10g 另炖。
医嘱:慎起居;避风寒,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控制饮水量。
6月10日二诊:胸闷、气促、心悸、双下肢浮肿明显减轻,纳眠稍转佳,自汗减少,精神稍转佳。效不更方,附子剂量稍增加:
党参15 g,制附子10g,茯苓15g ,白术15g,桂枝9g, 丹参10g ,益母草20 g ,葶苈子15g, 大枣15g, 车前子15 g,泽泻10g, 猪苓15g,北芪30g,防风15g。
6月24日三诊:胸闷、气促、心悸、双下肢浮肿消失,纳眠稍,自汗明显减少,精神转佳。纳眠精神转好,效不更方,每周服2-3剂中药以巩固疗效。
党参15 g,制附子10g,茯苓15g ,白术15g,桂枝9g, 丹参10g ,益母草20 g ,葶苈子15g, 大枣15g, 车前子15 g,泽泻10g, 猪苓15g,北芪30g,防风15g。红参10g 另炖。
体会:心衰病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外感往往会加重病情。根据黄老的经验,心衰病可以分为以下两种阵型:(1)气阴两虚,血瘀水停;(2)心阳亏虚,血瘀水停。本例患者
症见胸闷气促,心悸,双下肢浮肿,面色晄白,自汗,汗出湿冷,心阳亏虚血瘀水停征象明显,治以参附汤合丹参饮、五苓散加减,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