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病案1例
患者姓名:邱某 性别: 男 出生日期:19740112
就诊日期:2019-06-12 初诊、复诊:初诊 发病节气:芒种
病人一般情况和诊疗过程:
主诉:反复胸闷气促3年,加重半年。
症状(含舌象脉象):患者神清,精神一般,胸闷,活动后气促,可平卧休息,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少,脉细数。
现病史:2018年3月19日因“反复胸闷气促2年,加重半年”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床边胸片示:考虑心功能不全合并肺水肿,双侧胸腔少至中量积液,右下肺受压膨胀不全。心脏增大,符合风心病改变;主动脉硬化。3-24心脏彩超:EF 73%,左房82mm,右房69mm;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重度)并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微)、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度)、肺动脉高压(重度)、左心房血栓形成、心包积液(中等量)、左室收缩功能正常。3-24胸部CT:1.肺动脉未见明显栓塞,请结合临床。2.考虑心衰肺水肿合并双肺感染,双侧胸腔积液。3.心脏增大,主动脉、冠脉硬化。对症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定期门诊复查。
中医四诊:面色淡暗少华,形体消瘦,语音低微,舌暗红,苔少,脉沉细。
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绝对不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3/6级杂音,双下肢无浮肿。
中医诊断:心衰病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西医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①二尖瓣狭窄(重度) ②肺动脉高压(重度)③左房、右房增大 左房血栓 ④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⑤心功能Ⅲ级 2.心包积液(中量)
辨证分析与立法:辨证分析:患者年老体虚,心肾之阴亏虚,加之摄生失宜,劳逸失常,感受外邪,邪毒入侵,心失所养,心气不足,血行无力,加之心之阴血亏虚,脉道不通,发为瘀血,舌暗红,苔少,脉沉细均为佐证。本病当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法,方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
党参20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黄芪20g 黄精15g 玉竹15g 桃仁10g 红花10g 生地15g 川芎15g 车前子15g 水煎至200ml,温服日1剂。
医嘱 慎起居;畅情志;避风寒,防感冒;饮食宜软忌辛辣。
6月19日二诊:患者服药后气力改善,活动后气促减轻,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调整原方:
党参20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黄芪20g
黄精15g 玉竹15g 桃仁10g 红花10g
生地15g 川芎15g 五指毛桃30g 丹参30g
6月26日三诊:患者服药后可自行进行日常活动,气促改善,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维持原方继续7剂,患者服上药后至今未反复。
体会 心衰病是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中的常见病,中医认为,正气亏虚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心气亏虚,感受外邪,损及肺脾肾之阳气,致气滞血瘀,水气不化,瘀血痰湿上凌心肺,外溢肌肤最终发展为心衰。中医学对心衰病机的认识目前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心之气血阴阳虚衰,脏腑功能失调,心血不运,血脉瘀阻,病位以心为主,并涉及肺脾肝肾等其他脏腑,证属本虚标实。黄衍寿教授认为心衰病的病机与五脏相关,以心病为本,调理心之气血阴阳为治本之法,心气虚是心衰病最基本的病机,进一步发展则阳损及阴,心气虚为本,是本病的病理基础,血瘀、水饮为标,是本病主要的病理因素,病至后期,本虚重而标实亦重,由心脏之虚引出五脏之虚,五脏之虚又进一步加重心脏之虚损,将心衰分为气阴虚和气阳虚两个证型便于临床的辨证论治,治疗上结合本例病例,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法,病情改善后加强扶正固本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