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刘凤斌教授简介
    • 刘凤斌工作室简介
  • 名医研究
    • 流派渊源
    • 学术思想
    • 经验总结
    • 经验方
    • 成才要素
    • 养生之道
    • 典型医案
      • 医案医话
      • 视频
  • 学术成就
    • 学术专著
    • 立项课题
    • 主编教材
    • 研制制剂
    • 科研奖项
    • 学会任职
  • 弟子业绩
    • 传承弟子
    • 弟子感悟
    • 学生/弟子研究其思想论文/著作
  • 名医风采
    • 个人剪影
    • 媒体报道
    • 生活逸事

名医研究

  • 流派渊源
  • 学术思想
  • 经验总结
  • 经验方
  • 成才要素
  • 养生之道
  • 典型医案
    • 医案医话
    • 视频
首页 > 名医研究 > 典型医案 > 医案医话
胃痞病(慢性萎缩性胃炎)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2日 10:22:34

患者姓名:林某            性别:女                  出生日期:  

就诊日期:2022-08-18                    发病节气: 大暑  


主诉:胃脘部胀满3年余,加重1月。


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满,于2021年5月4日至中山医院行胃镜检查后示:胃黏膜慢性炎,局部腺上皮肠化生,可见小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遵医嘱服用护胃、抑酸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根除Hp后症状轻微好转。患者于2022年1月11日至中山人民医院复查胃镜后示:慢性糜烂性胃炎,病理可见腺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未进行相关治疗。

     现症见:进食后恶心、嗳气,偶有腹胀、眼干,纳可,眠浅易醒,小便调,大便2-3次/日,不成形。舌红,苔白腻,脉滑。


既往史:既往体健。


过敏史:否认药食物过敏。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步入诊室,形体康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胃脘部按压后胀满不适,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正常。


辅助检查: 2022年1月11日于广东省中山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后示:慢性糜烂性胃窦炎;病理活检后示:腺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中医诊断: 胃痞病  


证候诊断: 脾虚痰阻证


西医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    法: 健脾益气,化痰散痞。


处    方:

人参片 10g         五指毛桃 30g     麸炒枳壳 10g      醋三棱 15g

醋莪术 15g         重楼 9g          漏芦 20g          蜈蚣 3g(另炒)

全蝎 3g(另炒)    炙甘草 10g       法半夏 9g         佛手 15g

共21剂,日一剂,水煎服。


复诊: 二诊:服药后症状较前改善,腹胀、嗳气明显好转,无恶心、乏力、畏冷、耳鸣,食用辛辣食物后出现黄痰,无眼干,纳可,眠尚可,大便黏腻质烂,2次/日,小便短,量少。维持原诊,守方不变。


心得体会:刘凤斌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医基本病机是脾气不足、胃络瘀阻,本例患者病程较长,脾胃功能日益虚损,气机升降及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患者进食后胀满愈甚;脾胃为人体水液代谢之通路,其功能失常将导致水液内停,聚而为痰,结合患者苔白腻、脉滑、大便黏烂等症状,故诊为脾虚痰阻证。因此,以健脾益气,化痰散痞为本例的治疗大法。方中五指毛桃、人参益气健脾;麸炒枳壳理气和胃;重楼、漏芦清热解毒,且漏芦可以缓解肠上皮化生的进展;蜈蚣、全蝎,攻毒通络;三棱、莪术活血理气通络;半夏、佛手化痰降逆;甘草调和诸药。然虑其虚不受补,故不用白术、茯苓、太子参等补气之品易为人参以大补元气之外安神止呕,正如《备急千金方》言:“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虚生百病……虚而欲吐,加人参;虚而不安,亦加人参。”至于蜈蚣、全蝎虫类药的使用,盖本例患者疾病迁延日久,气机升降失常,气滞血瘀,瘀久化毒,阻塞胃络,故除活血及解毒药物应用外,通络之品亦不可缺,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言:“初病在经, 久病入络, 以经主气, 络主血……积伤入络,气血皆瘀,则流行失司,所谓痛则不通也,以求缓攻,不致重损。”诸药合用,切守病机,故疗效可彰。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