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刘凤斌教授简介
    • 刘凤斌工作室简介
  • 名医研究
    • 流派渊源
    • 学术思想
    • 经验总结
    • 经验方
    • 成才要素
    • 养生之道
    • 典型医案
      • 医案医话
      • 视频
  • 学术成就
    • 学术专著
    • 立项课题
    • 主编教材
    • 研制制剂
    • 科研奖项
    • 学会任职
  • 弟子业绩
    • 传承弟子
    • 弟子感悟
    • 学生/弟子研究其思想论文/著作
  • 名医风采
    • 个人剪影
    • 媒体报道
    • 生活逸事

名医研究

  • 流派渊源
  • 学术思想
  • 经验总结
  • 经验方
  • 成才要素
  • 养生之道
  • 典型医案
    • 医案医话
    • 视频
首页 > 名医研究 > 典型医案 > 医案医话
胃痞病(慢性萎缩性胃炎)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3日 10:23:55

患者姓名:欧某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65.04  

就诊日期:2022-06-30                    发病节气: 下肢  


主诉:上腹部疼痛半年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未进行系统治疗。2月前患者腹痛加重,遂于广东省中医院行胃镜检查示:1.慢性萎缩性胃炎(C1);2.HP感染;3.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病理示:胃窦炎症中度,萎缩轻度,肠化轻度;胃角炎症中度,萎缩轻度,肠化轻度。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效不佳。

     现症见:上腹部疼痛,疼痛隐隐,饥饿时疼痛加重,进食后疼痛缓解,伴口干喜热饮,但饮水过多则易出现反酸,无腹胀、烧心感等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厚,脉弦细。


既往史:既往体健。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


体格检查:正常面容,神志清楚,查体合作,无异常气味。腹软,压痛明显。

辅助检查:2022-04-21于广东省中医院行胃镜检查示:1.慢性萎缩性胃炎(C1);2.HP感染;3.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病理示:胃窦炎症中度,萎缩轻度,肠化轻度;胃角炎症中度,萎缩轻度,肠化轻度。 2022-06-25复查HP(+)。


中医诊断:  胃痞病


证候诊断: 脾虚湿滞证,脾虚痰阻证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    法: 健脾祛湿,化痰降浊。


处    方:

人参片 10g      五指毛桃 30g     麸炒枳壳 10g     醋三棱 15g

醋莪术 15g      重楼 9g          漏芦 20g         蜈蚣 3g(另炒)

全蝎 5g(另炒) 炙甘草 10g       海螵蛸 30g       救必应 20g

佛手 15g

共3剂,日一剂,水煎服。


复诊: 二诊:诉服药后效可,上腹部疼痛、反酸较前明显好转,自觉因食用辛辣食物后出现咽痛、口干、口苦口臭等上火征象。纳眠可,二便调。舌质嫩色淡红,舌薄白腻,脉弦细。维持原诊,守方不变。共3剂。


三诊:服药后口干口苦口臭明显好转,晨起略口苦,偶有反酸,嗳气,矢气多,大便1-2次/日,质偏硬,小便调,纳眠可。维持原诊,原方去救必应,加芦根20g。共21剂。


四诊:服药后诸症明显好转,现偶有反酸,微有口干口苦,纳眠可,二便调。维持原诊,前方去芦根,加龙胆10g。共21剂。


心得体会: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与疑难病,是主要的胃癌前疾病。本例患者上腹部疼痛,疼痛隐隐,饥饿时疼痛加重,进食后疼痛缓解,系为虚证所致,且饮水之后会出现反酸之证,乃水邪泛滥,水液不循正道,聚而为痰所致。因此在治疗上应以健脾益气,化痰降浊为主要治法。本方中五指毛桃是刘教授常用的岭南药材,其性缓,补气而不助火升提,扶正而不碍邪;莪术、三棱相须为用,共奏活血止痛之功,血行则气行,气行则推动体液代谢排出体外;人参,大补元气,强健中气,健脾和胃,恢复后天之气;枳壳,降气化痰,理气行滞;漏芦清热祛湿解毒,有助于吸收胃黏膜慢性炎症;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调和诸药;海螵蛸,制酸止痛;蜈蚣、全蝎,通络止痛;救必应、重楼,清热利湿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止痛,益气化痰之功。二诊患者诸症明显好转,因食用辛辣食物后出现明显热象,恐救必应效微,以芦根替之,加之芦根生津之力尤著,更能切合患者此时病机。三诊患者症状进一步好转,以轻微口干口苦、反酸为主,系为肝经有热,龙胆性寒,味苦,主入肝经,以清泻肝胆湿热为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