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姓名:叶金芽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3年
就诊日期:2022.10.12 初诊、复诊 发病节气:秋分
主诉:腹痛腹泻2年余。
现病史:患者2年前出现腹痛腹泻,曾多次于我科就诊,服用中药后腹泻改善,近期腹泻1-2次/天,无腹痛,精神好转。食油腻食物后,易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小便调,纳眠可,体检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既往史:无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
体格检查:正常面容,神志清楚,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
辅助检查: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中医诊断:泄泻病
证候诊断:脾虚肝旺证
西医诊断:1.肠易激综合征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治 法:泻肝补脾
处 方:
太子参20g 白术10g 茯苓20g 炙甘草6g
防风10g 白芍15g 陈皮5g 黄连片5g
广藿香15g 紫苏梗15g 土茯苓20g 木香(后下)10g
桂枝5g 布渣叶15g 炒麦芽20g
每日1剂,煎煮2次,每次水煎煮为250-300ml,分两次温服。
共14剂
复诊:\
心得体会: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烂的功能性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泄泻”、“飧泄”、“濡泄”等病的范畴。其病因包括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等方面。中医病机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个方面。该患者病程较久,且近期无感受风、寒、暑、湿、热等外邪的致病因素,因此,本次治疗主要考虑内伤为主。内伤不离脾虚,如《素问· 脏气发时论》记载:“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灵枢·经脉》曰:“脾所生病,心下急痛,溏瘕泄”,泄泻与湿盛、脾虚密切关联,且关键在于脾虚,同时脾虚与肝郁也密切相关,二者相乘相侮,正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病,尤其是偏于实证的肝病,最先传脾,相乘相传,肝乘脾,则易发生腹痛,尤其是晨起明显的腹痛,因此当本病痛明显于泄泻时,肝郁为主要矛盾,当泄泻多,腹痛少时,脾虚为主要矛盾。且该患者处于围绝经期,容易有焦虑抑郁情绪,情志不畅易引起肝气郁滞,肝气不舒容易克制脾土正常功能引起腹泻。
针对该患者病情,刘教授采用四君子汤合痛泻药方加减治疗,方中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芍药,味酸取其平补酸敛之性,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病瘾,止痛,利小便”,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两者相合,甘者缓也,酸敛阴柔,缓急止适宜于缓解腹痛。白术与白芍相配,肝脾并补,健脾养肝。防风味甘,可缓急止痛。防风为风中润剂,可散风祛湿,入脾经,能够升散脾中肝气,促进肝之阳气升发,故能土中泻木。麦芽入肝经,具有少阳升发之气、疏肝养肝之效,且无柴胡劫肝阴之弊,张锡纯认为麦芽“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具有消食健脾,疏肝和胃的效果。陈皮、紫苏梗疏理肝脾之气,同时陈皮有健脾的作用。黄连大苦大寒,以苦燥湿,以寒除热,能泄降一切湿火,木香辛行苦泄温通,芳香气烈味厚,二药配伍,一苦一辛,一寒一温,使脾胃阴阳调和,木香可防止黄连过寒而伤中,黄连可遏制木香温燥伤阴,二药配伍辛开苦降,调畅气机,寒热共调,相反相成共奏清热燥湿,行气止痛之效。脾气虚弱则健运失职,水湿内生,湿易困脾,水湿不化则脾不得健,脾不健则水湿难化,故健脾与利湿同治,方为妥当,加以藿香、布渣叶、土茯苓祛湿化浊,少量桂枝温中化湿,达到扶正的效果。
诊治肠易激综合征应首辨虚实,虚者宜补,实者宜攻。病程久者,多为虚实夹杂,其中以虚证为主。实证以肝郁气滞、湿盛、湿热证多见;虚证以脾虚、肾气不足多见。同时,应不忘对“湿邪”加以辩证,湿为阴邪,同时可夹有其他病邪。若为寒湿,选用温阳化湿、温阳利水之法。若为湿浊,则用芳香化湿、利水渗湿之法。若湿已化热,则选用苦寒燥湿、清热利湿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