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湿热壅滞”认识流行性出血热并发肝功能损害
作者:陈银环 指导老师:林培政教授 2020年9月
根据流行性出血热(EHF)起病见皮肤潮红、出血的特点,有学者[1]认为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疫疹”、“疫斑”等范畴。系湿热疫毒感染,寒疫内侵化热、瘀毒内生、六淫邪毒袭扰、劳倦过度精亏等所致。病位在气营,重点在营血,主脏在肾。然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一种泛嗜性病毒,能够对肝、肾、脑、肺、心肌、骨髓等全身所有器官或组织发生侵袭,引起损害和功能障碍。病毒感染量、机体免疫力、发病时间不同等使得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错综复杂,轻重不一。
我们观察发现流行性出血热伴肝功受损时证候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肾功损害、出血症状不明显。符合中医湿热类温病的发病及变化过程,辨证归属“湿温”“暑湿”,就诊时临床证候集中在气分阶段,湿热疫毒困阻中焦,湿热缠绵。正如清代医家张石顽云“时疫之邪,皆从湿土郁蒸而发”。笔者认为辨证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湿热疫毒是其外因,而机体由于劳倦、饮食不节、触冒风雨、妇女经期等因素,导致正气不足,使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是发病的内因。病程当中“湿热壅滞气分”是关键。
治疗经验总结:薛生白言“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湿为土气,脾胃属土,同气相求,加之湿性粘腻,与热相搏,如油入面,难解难分,因此气分阶段持续较长,且症状复杂、多变因此。谨守病机,在气分阶段分消湿热,阻滞湿热之邪进一步深入尤为重要。病情在气分阶段,需标本兼顾,复正祛邪,不留后患。治法当注意以下几点:(1)宣畅肺气,通调水道:叶天士尝云“三焦病,先治上焦,莫如治肺,以肺主一身之气”。无论外感湿热、内伤湿热皆应运用宣肺开上之药,多取杏仁、桔梗、蔻仁、枇杷叶等,选用三仁汤。(2)湿热两分,清热解毒:流行性出血热病势发展到邪滞气分阶段,湿热相合,疫毒盘居中焦,此时应注意清热化湿,分消湿热;同时加强清热解毒,防止疫邪进一步加剧。具体用药需病证结合选用甘露消毒丹、连朴饮等加减。(3)调整脾胃,升降有常:正如吴鞠通言“中焦病重,故以升降中焦为要”方用三仁汤、藿香正气散等加减。(4)力挫病势,截断于气分:流行性出血热虽然起病重、传变快,感受湿热疫毒,其中焦气分阶段病变最多,且病势较长。气分阶段是正邪相争,病势扭转或截断的关键,如把握不好,病邪深入营血,乃至血分,则病变逆转恶化。因此务求在气分阶段控制病情,把握好气分关,对于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