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政教授,男,海南省琼海市人。1951年10月出生。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中医疑难病证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和感染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及感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温病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的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及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擅长治疗中风、热病、咳嗽、头痛、胃脘痛、杂病。
林培政教授1976年12月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专业,1985年12月,广州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1976年12月—1983年2月,广州中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助教;1986年1月—1987年7月,在广州中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工作,期间:1986年6月—1987年5月,在日本国立神户大学医学部进修;1987年7月—1996年12月,在广州中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工作,先后担任教研室副主任、讲师、第一附属医院四内科党支部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研室主任、第一附附属医院四内科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6年12月—2003年10月,先后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院长等职务,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期间:从1997年12月起任学校党委委员; 2003年10月起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林培政教授对中医温病学和脑病等学科研究较深。在教学上,继承刘仕昌终身教授和彭胜权首席教授倡导的岭南温病研究学术理论,首先总结和发表“近年广东温病特点”的学术论文,践行“温病学回归临床”的改革理念。参与成果“大胆改革,回归临床,首创温病学科教、医、研三位一体新体制”1993年获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主持“刘仕昌教授学术经验整理研究” 2001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重经典、强临床’高素质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2002年10月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排名第二)。主持“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于2005年、2010年、2014年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编新世纪“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温病学》及配套教学用书《温病学习题集》;主编编著有《岭南温病研究与临床》、中医药高级丛书《温病学》、《刘仕昌学术经验集》、《温病学说之研究》等专著;率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温病学课程及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团队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林培政教授在科研方面,参与主持国家“八五”攻关子课题“广东气候环境对中风复发的影响及其防治研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子课题“刘仕昌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等各级研究项目10余项,其中2007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岭南常见病毒性疾病的湿热特征及证治机理研究”。 1999年“岭南温病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林培政教授在临床方面,经过长期中医临床医疗实践,形成了外感内伤统一辩证的学术理念,重视地域、季节、体质因素,突出寒温合用、清化并举的组方用药特色;培养研究生等专业人才30余名。擅长治疗中风、痿证和颤证等脑神经疾病,尤其在中风论治上,强调急性期、恢复期和缓解期三期的辩证治疗;同时对于外感性热病如发热、感冒和咳嗽等有较深的辩证心得,临床经验丰富,医德医术深受患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