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中医经典理论学习,旁参各家
林培政教授认为经典是贯穿中医诊疗和理论的魂,各家是完善和扩展理论的基础。林培政教授进入中医学院本科后,发奋读书,熟读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和金匮要略。内经是整个中医理论的基石,是构建框架的基础,林培政教授对内经81篇做了注释,提炼其中观点并记录在纸条上,教学临证之余常常翻看里面理论找寻新的观点。对于伤寒和金匮,他认为是中医方的来源,要求学生背诵里面条文。林培政教授专业是温病,他熟读叶天士和吴鞠通的书籍,对里面的理论反复斟酌和思考,旁参金元四大家,认为可以补充温病理论在内伤疾病的不足。
2.把理论和临床结合起来,早临床多实践
林培政教授认为中医理论和临床是密不可分的。正如古人所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林培政教授在大学时就在医院跟诊,在跟诊期间认真聆听老师的教诲,注意关爱患者隐私和心境,还应做到换位思考,仔细倾听病人的主诉和言语,做好四诊,在跟诊后认真做好笔记,把心得和体会摘录在课本上以供后续复习。坚持把理论和临床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临床,反过来临床促进理论创新。
3.精研文献,做经验总结
文献是掌握最新动态的途径,经验总结以文献形式表示出来。林培政教授认为成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精研文献,做好经验总结。对于中医理论来说,中文文献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中医同道的许多观点和论说常通过阅读文献得以理解。林培政教授把文献分为临床类和基础类,临床类得文献要把各个病分类清楚,弄明白诊断,病因病机和防治方法等,基础类文献以各个学派和脏腑、中药、方剂和诊断为分类标准,搞清楚每个方面得进展,并以此为基础挖掘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