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思想上,在继承刘仕昌教授和彭胜权教授的观点上,敢于创新,提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观点和陈述。
① 倡导寒温统一,辨治上融伤寒和温病思想
伤寒和温病作为中医经典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理论上相互补充和继承、在治疗上寒温各有特色。林培政教授秉承融伤寒和温病于一炉,在临床上多有所得。对于发热性疾病,首先辨明外感还是内伤、虚证或是实证。对于外感性发热,林培政教授运用伤寒和温病观点,分清是伤于寒还是伤于温热,伤于寒者可有伤寒和感冒发热,伤寒发热无汗者用麻黄汤、有汗者用桂枝汤,特别强调桂枝汤证的体质是津液损伤、卫强营弱,其本质是虚证,桂枝汤原是补益解表,通过相应加减可用于治疗一切虚体感冒和津液损伤病证。伤于温热者为温病,是邪从肌表、口鼻侵袭人体,造成以发热为主症的邪气,温热邪在卫表常以银翘散加减,津损苔少者加麦冬、生地。林培政教授把寒证和热证联系起来,临床上认为区分寒热则思过半矣。
② 擅于运用经方,审查方药剂量
经方原指伤寒论的方子,因其配伍灵活、用药考究和疗效确切而称为经典方剂。林培政教授擅于运用经方配合时方,认为能增强药效、加减治疗更好地适应病人的体征。常以柴胡类方剂和桂枝汤类方剂灵活变通,柴胡类方剂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方,是作为治疗少阳病的主方,主治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认为其主要病机是邪在半表半里,郁滞不通,导致主要以窍道受损疾病,表现为眼、耳、口鼻等,宜和解少阳,条达枢机。适用于少阳病、发热疑难病,以《伤寒论》中主症为核心,结合推理病机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解表退热时柴胡宜20克以上,疏肝时10克适宜。如果少阳不和,同时阳明里实,宜用大柴胡汤,林培政教授认为大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