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与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我国酿酒历史悠久,酒类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先民的欢迎。人们品酒之余,也喜欢给杯中之物起个风趣的雅号。这些名字,大都由典故衍生,或根据酒的特点而定。如今的超市、商场,各种品牌的酒,可谓琳琅满目。
酒是一种文化
商周时期“酒”写作“酉”。《说文》:“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释名》记载:“酒,酉也,酿之米曲,酉泽久而味美也。”
在我国最早的人工酿酒记录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西周时酒最早作为祭祀用品,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宴饮,上古医典黄帝内经已经将酒作为药物使用,自商周时期以来酒广受人们喜爱。杜康是古代高粱酒的创始人,后世将杜康作为酒的代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出自曹操《短歌行》。随时代发展,现代酿酒技术不断提高,一些名酒的包装也越来越精美,也成为了世界人民的日常饮品和交往礼品等。酒还是一种中药,也可以浸泡中药药酒,内服或外用。现代中药企业,依然应用醇提技术。在生活中,酒可以用于烹饪佳肴。
图1 “酒”象形字。

图2 “酒”字的衍变。

图3 4000多年前的陶酒壶、陶酒杯(出土于四川省三星堆)。
饮酒会导致高血压吗?
长期酗酒可升高血压:
(1)长期酗酒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可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儿茶酚胺增多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局部组织缺血和坏死,因此,饮酒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有影响。
(2)酗酒可提高血管紧张素。酗酒使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血管紧张素增多可引起腎性高血压。血管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其反射性地影响循环血容量,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3)自由钙浓度升高。酗酒可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使离子转运功能受到影响,使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外周血管阻力增大,最终表现为舒张压和收缩压升高。
整体而言,饮酒会增加罹患高血压的风险。①酒精可激活交感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②酒精本身含有热量,热量的过度摄入无形中可诱导肥胖等其他危险因素;③许多人饮酒后容易出现暴饮暴食,除了摄入过多的食物,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损害血管舒缩功能等,为血压升高“埋下伏笔”。
研究显示,少量饮酒(≤14g)对血压没有显著影响;中量饮酒(男性14-30g,女性14-20g)后,人体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会暂时下降,在7小时后恢复正常。大量饮酒(男性>30g,女性>20g)时,最初12小时内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此后明显上升。尽管饮酒后血压的绝对变化很小,但这种变化可能会持续存在。
与不饮酒者相比,男性每天饮酒1-2杯、3-4杯、≥5杯,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会增加19%、51%和74%。但女性每天喝1-2杯酒时,患高血压的风险并未增加,但当每天超过两杯时,高血压风险则会增加42%。
图4 2000年前的汉代铜铸酒壶,至今壶里还盛着酒。
(合浦县汉文化博物馆馆藏)
喝酒后血压会降低,又是怎么一回事?
一些朋友常问:喝酒后血压降低了,可是第二天早上又升高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酒精进入身体之后会经过一系列的代谢,从肝脏到肾脏,酒精被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氧化代谢生成乙醛,乙醛有一个特性,它可以扩张我们身体中的毛细血管,随着血管的扩张,血液自然就会淤积在外周,从而会导致血压的一过性降低。
其实,酒后血压降低整个反应时间比较短暂。饮酒后的三小时左右,血压可能会有一些降低。这种一过性血压降低的现象并不会持续太久,4-5小时之后,血管就会重新开始收缩,血管阻力会逐渐增加,血压出现反弹性增高,甚至会出现高血压急症。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在暴饮暴食之后,诱发高血压脑出血!
得了高血压,还能不能喝酒?
建议高血压患者戒酒或者限酒。根据目前的认识,酒精对健康有害而无利。然而,酒又是人们生活与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其他物质难以替代。饮酒可以助兴亲友聚会、同学聚会、各种喜宴等,促进友谊和感情交流。饮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睡眠,消除焦虑,抵抗抑郁等。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谨记“小酌怡情,酗酒伤身”。然而,高血压合并以下情况,必须戒酒:
1. 高血压未遵医嘱服药、有效控制达标者,尤其是血压≥160/100mmHg时。
2. 合并有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3. 肝病患者:有肝病的患者,如酒精肝、肝硬化、急慢性肝炎等。
4. 肾病患者。如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等。
5. 患有慢性糜烂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等消化系统疾病者。
饮酒须知哪些注意事项?
1. 如需应酬饮酒,须适可而止,不可天天喝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每周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140g,女性不超过80g。
2. 建议白酒,葡萄酒,啤酒每日摄入量分别少于50ml、100ml、300ml。“酒逢知己千杯少”并不可取!
3. 避免空腹饮酒,以免出现胃粘膜损伤,从而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等。
4. 有句话叫“头孢配酒,说走就走”。头孢类抗生素可以和酒精中的乙醇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称之为双硫仑样反应。局部出现红疹、斑疹,皮肤瘙痒、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情况;严重者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心前区不适伴随呼吸困难;最严重者还会出现神经系统的意识不清、意识丧失、谵妄、昏迷等情况,甚至会出现一过性的过敏性休克而致死。因此,喝了头孢后绝对不可以饮酒,至少要在一周头孢菌素完全代谢完毕后,才可以喝酒。
结语
古人十分重视饮酒的礼仪。《礼记·玉藻》:“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 酒是宴席中的常客,在陶醉宾客的同时,也点缀了生活。然而,饮酒须有度,对于高血压人群更须节制。
参考文献:
1.Alcohol Intake and Arterial Hypertension: Retelling of a Multifaceted Story. Nutrients. 2023 Feb 15;15(4):958.
2.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专家简介:
吴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校特支教学名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继承人。从事医教研工作36年,传承国医大师邓老“五脏相关”“五诊十纲”理论,倡导辨病为先,“病-理-法-方-药”诊疗程式。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医院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医疗总监。国家教育部本科一流课程《中医内科学》负责人、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本科生、规培住院医师、研究生等4部教材主编。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介入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主委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295篇,其中SCI 9篇。
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管控;擅长冠脉介入及起搏器植入技术。
出诊时间:周一、四上午(岭南名医门诊,门诊南楼4楼7室),周三下午(普通门诊,门诊楼4楼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