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吴伟教授
文/心血管科:张琰杰研究生
“毒”,是今天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字,如“病毒”“毒害”“狠毒”等。它常用于形容危害健康或生命的物质或性质,如《广雅·释诂三》:“毒,犹恶也。”《广雅·释诂二》:“毒,痛也。”
中医学也有“毒”的概念,指可致病的有毒物质——邪气亢极或蕴结不解,即为毒。《素问 五常政大论》:“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根据性质,毒邪可粗分为疫毒、虫毒、风毒、湿毒、热毒、火毒、瘴毒、内生之毒等。其中,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热毒正变得越来越常见。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中医对热毒的认识。
热毒致病的理论探析
热毒指火热之邪过盛从而化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素问 刺热篇第三十二》提出热可致心痛:“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医学入门》:“厥心痛先问久新……新者,身既受寒,口又伤冷,郁遏元阳……。稍久寒郁为热,或因七情者,始终是火……”此外,热毒尚可致使中风,如《千金翼方 第十七卷 中风下》中认为“凡中风多由热起”。《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认为中风偏瘫是因心火暴甚,肾水不能制之所致。
现代研究发现,中医热毒与现代炎症、感染等病理过程高度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本质为发生于中、大动脉的炎症性、免疫性疾病。有学者发现粥样硬化斑块核心温度明显高于外周,提示“热”或为其微观特点。此外,血管病变中脂质沉积、硬化的过程亦与火热病邪郁结成毒的病理特点相近。
另有研究报道,细菌感染诱发的咽喉炎、扁桃体炎与热毒证中发热、咳黄痰的临床症状颇为相似,这一现象与免疫系统激活时释放炎症介质相关。
热毒理论的临床应用
热毒理论是中医认识疾病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王永炎院士基于脑系疾病的发病提出了“毒损脑络”理论,其核心认识为毒邪聚集、损害脑部的正常结构,从而影响脑的生理功能。
又如,心肌炎是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心肌急或慢性炎症病变,其常见证型为热毒侵心,症见恶寒发热、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乏力、口干口苦、小便黄赤、舌红苔薄,脉结代或促等,治以清热解毒、滋阴养心为法,常用五味消毒饮及犀角地黄汤。基于热毒致病理论研发的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亦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肺系疾病证属热毒者。
结语
热毒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在现代中医疾病谱中的占比日趋升高。既往我院开展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亦证实热毒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同时,热毒尚与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紧密关联。与此相应,生活中应注意清热解毒,防患于未然。具体而言,应注意保持卫生,避免感染;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适当锻炼;必要时,至专科门诊就诊辨证施治。
【吴伟教授简介】
吴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广东省高校特支教学名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房颤中心医疗总监。国家教育部本科一流课程、拓金课程《中医内科学》负责人。主编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5部。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主委。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10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334篇,其中SCI 21篇。
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管控;心血管疑难病;冠脉介入及起搏器植入技术。
出诊时间:周一、四上午(南楼岭南名医门诊4楼7室),周三下午(门诊楼4楼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