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二科(心力衰竭、高血压病)
心血管科成立于1964年,由全国首批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及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欧明教授等创建,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授予点。1998年成为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医心血管病医疗中心建设单位,2000年被广东省中医药局确立为首批省级重点专科,2007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重点专科,2018年确立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南区域心血管病诊疗中心。2015年心血管科由一个病区拓展为两个病区(心血管科一区、心血管科二区),2023年11月,心血管二科由原心血管科二区分化而独立成科。
科室开放住院病床91张(含CCU 10张),导管室3间。现科室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3人,博士14人,硕士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岐黄学者1名,国家级名老中医1名,珠江特聘学者1名,长江学者特聘专家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名,广东省名中医4名,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名。
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南区域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心力衰竭方向)、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中华医学教育双心医师培训基地、广东省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岐黄学者1名,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指导老师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珠江特聘学者1名,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名。拥有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岐黄学者工作室1个、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3个。专科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名医传承工作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双心医学专业委员会等挂靠单位。
心血管二科目前有高级职称人员4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博士学历3人,硕士学历2人。专科诊疗范围为常见、重大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涉及病种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其中以中西医结合诊治心力衰竭和高血压为亮点与重点。
专科注重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尤其注重发挥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与中医特色治疗相结合的优势。在心血管介入技术方面开展冠状动脉介入、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RT-P)、心室再同步化复律除颤器安置术(CRT-D)、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肾动脉支架术、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肾动脉周围去交感神经术(RDN)等。在中医药应用方面,专科在原创理论指导下应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补肝肾平阴阳”及“补肾降压”法治疗高血压、“解毒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肝同治/心神同调法治疗双心疾病(心理心脏疾病)等,并充分发挥验方、协定方、专科制剂、膏方内服及中药穴位敷贴、足浴、热熨、硬膏、中医定向透药等药物外治,以及结合针灸、揿针、火罐多种非药物外治疗法,在临床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专科承担《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西医内科学》本科及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临床教学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任务。主编各级教材10余部,是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研究》主编科室,主编出版专著10余部,牵头制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慢性心力衰竭)》(GS/CACM 193-2019)、中华中医药学会《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拥有益心活血丸、丹七活血丸、温胆片、调平康、眩晕康、补肾益心片、心阴片、心阳片、菖麻醒脑丸共9种院内专科特色制剂,其中温胆片已实现成果转让、心阳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8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