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幸我可以加入广东省第四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成为杨忠奇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于医德修养、中医理论、临床实践、科研创新等多维度汲取了深厚养分,收获颇丰,感悟至深:
一、医德高尚,言传身教
老师常说:“医乃仁术,德为医本。”老师平日工作事务繁忙,门诊就诊患者常常人满为患,加号不断,但他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如同亲人,耐心倾听,细心诊察,从不因患者病情轻重、患者身份贫富贵贱而有丝毫偏颇。老师非常善于沟通,总能在诊疗对话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耐心解答疑问,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治疗信心。老师对待每一个病例,始终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反复推敲,力求诊断准确,力求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用药精当,避免过度医疗和不必要的伤害。
老师的这种仁爱之心与责任感,深深烙印在我心中,让我明白,作为医者,对待患者要有深厚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在平时诊疗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保持对医学的敬畏之心,在学医之路上不断前行,认真学习中医经典古籍,同时也要努力掌握好现代医学知识,勇于探索未知,力求在每一次诊疗中都能有所进;要尊重每一个生命,珍惜每一次诊疗机会,努力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帮助。
二、中医功底深厚,诊疗经验传承
本人工作所在科室为“深圳市中医重点专病—中医眩晕病”特色科室,一直致力于中医眩晕专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在跟随老师学习期间,老师也特意针对眩晕病的中医临床诊治进行悉心教导,对于典型病例进行详细讲解,分析病因、病机,处方用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也认真学习整理了老师对于眩晕病的临床诊疗经验:
老师通过研读古今医书,博众家所长,擅长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并结合现代人的工作、饮食、情绪、地理环境等特点,在中药组方治疗眩晕病上取得良好效果。他认为在治疗眩晕病者多兼挟多证,而单一证候者较为少见,重点抓主证、挟次证,兼顾次症,并联合中药现代药理,方可获得最佳临床疗效。而这些证候中,以痰、虚、瘀、内风为主证候群多见,夹杂火、湿、热、痰、虚、瘀、风、外邪等。因此提出在治疗以眩晕为主症时,应辨证主次有序,并且遣药组方结合中药现代药理,中西汇通,以取得最大临床疗效。如眩晕病辨证以痰浊为主证,症见眩晕不适,头部昏蒙感,胆怯易惊,心烦失眠,舌红苔白腻,平素喜嗜烟酒肥甘者,多应用温胆汤为基础方治疗,痰湿化热或痰郁化火者加用葛根、浙贝母、郁金等,兼夹瘀阻者加用桃仁、丹参、牛膝等;辨证属肝风内动,风阳上扰,症见眩晕不适,头部胀痛感,耳鸣,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者,予天麻钩藤饮为基础方治疗,肝风化火见头部胀痛显著、目赤耳鸣口苦者者加用菊花、夏枯草、川楝子、延胡索,肝风挟痰上扰者,加石菖蒲、葛根、浙贝母、郁金等;辨证以阴虚为主证,症见眩晕不适,头部轰热感,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以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阴虚火旺致心烦失眠者加用夜交藤、合欢皮、珍珠母、煅磁石、炒酸枣仁,口干口苦者加用玉竹、石斛、黄连等;以气虚为主证,症见眩晕不适,疲倦乏力,动则汗出,气短,言语低微者,舌淡脉细者,予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治疗,乏力气短明显者可加用五指毛桃、红参;合并血虚者,加用熟地黄、川芎、阿胶等,兼夹血瘀证候者,加用桃仁、赤芍、丹参、牛膝等药物,或以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合以阳虚证候者,加用附子、肉桂,挟以阴虚证候者,加用麦冬、五味子等。
将老师上述经验整理总结之后,回到自己工作岗位,运用于临床诊疗,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对于眩晕专病诊治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还将老师的学术思想与科室医生分享,扩大老师的学术经验辐射范围,并逐渐形成科室针对眩晕专病的临床诊疗方案。
三、重视推广院内制剂研发
老师十分重视中成药的研制,认为中药汤剂在诊疗各类疾病中固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根据各个团队多年临床使用的、疗效好的协定处方研制的中成药院内制剂在临床中亦可发挥巨大效用。在向老师汇报本人所在科室的眩晕专病建设工作时,老师了解到我们在长期临床诊治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治疗眩晕病行之有效的协定中药处方,该协定处方使用率高、疗效好,老师认为具有很好的临床及研究价值,建议我们将其研发成为院内制剂,利于临床推广使用,并亲自指导我们的研发工作,让我们熟悉了解到制剂研发的规范流程,从前期病例收集准备,到确定制剂药物剂量、剂型、用药方式,以及制剂小试、中试、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试验等,到最后获得制剂备案号。院内制剂研发成功后,将使本人所在医院实现院内制剂零的突破,将有望成为大湾区首家拥有院内制剂的创新型医院。而更重要的是,老师也教导我,在综合医院开展中药院内制剂研发运用工作,有助于将中医药融入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体系中,促进中西医的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让西医同道们更好的认识到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秉承老师的教诲,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以老师为榜样,努力成长为一名热爱中医药、医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学术继承人。并将老师的宝贵经验整理总结分享,使之得以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