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奇教授,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长江学者,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和中医药临床研究与评价技术。主持各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获中药新药临床批件1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前往武汉担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中医药专班临床救治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应急研究专项专家组副组长。
1.从医之路 坚持不懈
杨忠奇教授出生在福建省政和县的红色革命土地上,受革命精神熏陶,自幼立志从医。1987年,高中毕业后考入福建中医学院,1992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东平镇卫生院工作。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医中药,他选择继续深造,报考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讲台上,他是充满激情的教师;在病房里,他是一丝不苟的带教,是“受学生欢迎好老师”。二十四载从医从教之路,杨忠奇教授政治坚定,品格高尚,医、教、研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2.中西结合 创新发展
上世纪90年代,面对急性心肌梗塞传统药物治疗死亡率较高的现状,杨忠奇教授提出医院应该开展心血管介入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发挥中西医优势,救治更多患者。当时国内还没有中医院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他外出进修学习,熟练掌握心血管介入技术各种技巧,回到医院后克服重重困难,2000年率先在医院开展了心血管介入手术,大幅度提高心血管临床救治水平。数十年来,杨忠奇教授在临床、教学和科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和高血压等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3.重视科研 言传身教
杨忠奇教授主张临床科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常对学生说“临床是基础,科研是翅膀”。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获中药新药临床批件1项;主编、副主编教材、专著6部。先后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共计20余名,指导研究生临床科研工作,主讲研究生选修课《临床研究的设计与实施》,很受研究生欢迎。杨忠奇教授致力于中医药临床和研究,率先提出“中医疗效有数据,中医优势有证据”的理念,明确“基于临床需求,发现临床价值”的中药新药研发理念,系统阐述“中医临床价值观”,中药新药临床价值多元化蔚然成为行业共识。
4.抗击疫情 责任担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杨忠奇教授主动请缨,带领医疗队到武汉开展临床救治和科研攻关工作,担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中医药专班临床救治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急研究专项专家组副组长。到达武汉后,他主持设计制定了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研究方案,组织全国中医技术力量开展研究;牵头开展“大剂量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新型病毒感染肺炎临床研究”,研究结论为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采纳,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作出重要贡献。
结语
杨忠奇教授以其卓越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独到的眼光见解,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仅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新冠肺炎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还在科研和教学领域不断创新,率先提出中药“人用经验”理论,中药“人用经验”作为我国中药临床评价领域原始创新理论,得到全国同行广泛认可,全国各地掀起医院制剂研发和中药新药转化热潮,极大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他的成长历程和成才要素,为广大医学生和年轻医生树立了榜样,激励着他们不断追求卓越,服务于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