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伴心慌,持续时间不等,无胸闷胸、头晕头痛等不适,完善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13108次/24h,建议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拒绝,强烈要求药物治疗,服用药物治疗后稍有好转,心悸仍反复发作。平素觉气短乏力,全身困重,多汗怕冷,眠差,纳可,二便调。
既往史:甲减病史4年余,现每日规律服用优甲乐治疗,控制可。
体格检查:面色淡白,形体瘦弱,心脏停诊可闻及早搏。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心悸病
证型:气虚证
西医诊断:1.室性期前收缩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治法:益气健脾,安神定悸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红参10g,黄芪20g,白术15g,龙骨(先煎)15g,陈皮6g,甘草片6g,升麻10g,牡蛎(先煎)30g,肉桂3g,牛大力30g,五指毛桃30g,附片(先煎)10g ,当归10g 柴胡10g,珍珠母(先煎)20g,磁石(先煎)30g
共7剂,每日1剂,煎煮两次,水煎至200-250ml,早晚饭后温服。
按: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脏跳动引起的不适感。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有“脉结代,心动悸”的记载,并提出了基本治则,以炙甘草汤等为常用方剂。西医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及部分神经官能症等,以心悸为主症者,均属中医“心悸”范畴。
杨忠奇教授认为心悸多为虚证,以气虚为主,夹杂痰湿、瘀血等。该病人为34岁女性,工作、生活压力大,平素缺乏运功,形体瘦弱,气短乏力,辨证以气虚为主,虚则不能养心,故心悸。杨忠奇教授治疗气虚证的心悸常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方中人参甘、微苦、微温,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白术苦、甘、温,补气健脾,燥湿利水。黄芪甘、微温,生用益卫固表,实腠理,本方炙用补气升阳。甘草甘、平,有“国老”之称,调和之意;生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本方用炙甘草,调和诸药,补脾益气。当归甘、辛、温,补血和血,走血分,作用随方剂及药用部位不同有所变化;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和血用全当归。陈皮辛、苦、温,理气降逆,化痰止呕,《本草求真》云:“同升药则升,同补药则补,单用理气化痰。”升麻辛、甘、微寒,升阳明胃气达表。方师应用此方,一般不用或少用升麻,因以前加工为蜜炙升麻,现在不经蜜炙,其性解表走窜。柴胡辛、苦、微寒,行少阳辛解达表。当归、陈皮配伍,佐参、术、芪、草发挥最大效用。升麻、柴胡使药物补性通过自身代谢自里达表,既补又调和气血,使气血运行,达到升清降浊的目的。引药“姜枣”,一般用生姜3片,大枣4个。诸药配合,补气为本,理气和中,升举清阳,以达于外。结合该患者的其他症状,杨忠奇教授在原方基础上加附子、肉桂温阳,加五指毛桃以增强健脾益气之功,加珍珠母、磁石、龙骨、牡蛎以重镇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