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某,年轻男性,1月前外感发热,但因工作繁忙未能充分休息,迁延半月余康复。1周前出现心前区闷痛不适,心慌,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情绪波动后症状加重。
既往史:1月前外感病史。
体格检查:查血压130/78mmHg,心率105bpm。
舌脉:舌淡红苔黄腻,脉弦。
中医诊断:心悸病
证型:痰瘀互结证
西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治法:燥湿化痰,清热化瘀
处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法半夏10g,陈皮6g,甘草片6g,枳实15g,竹茹15g,黄连10g,茯苓15g,金银花15g,连翘15g,野菊花15g,桃仁10g,郁金10g,僵蚕10g,龙骨(先煎)15g,牡蛎(先煎)30g,炒酸枣仁15g
日一剂,煎煮两次,每次250-300ml,早晚两次温服。嘱其注意休息,避免运动,暂不宜外出旅行。
四日后复诊,胸闷痛明显缓解,呈隐痛,偶有胸闷感。调整中药方剂,减僵蚕,加葛根30g,服用7剂。建议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按:中医古籍中并无“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心悸”、“胸痹心痛”、“温病”等范畴,病位在心,患者多因体虚受邪,腠理疏松,邪毒内侵,由表入里,搏于血脉,耗伤气血,邪客于心,最终心之胞络受伤,心之所养而发病。
杨忠奇教授认为本案患者因感受温邪,或五志过极,或饮食内伤,化火动气,灼津而生痰,灼血而成瘀,痰瘀阻滞心脉而发为病毒性心肌炎,治以燥湿化痰,清热化瘀为法,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方中法半夏为君,燥湿化痰,降逆和胃;黄连、竹茹为臣,清热化痰;佐以枳实、陈皮理气化痰,“治痰须治气,气顺则痰消”,佐以茯苓健脾祛湿,甘草为使药,益气和中,调和诸药;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僵蚕,清热解毒,凉散风热,常用于温病发热;桃仁、郁金,活血化瘀;龙骨、牡蛎、炒酸枣仁,安神定志,清热除烦,三药联合重镇安神效果更佳。二诊增加葛根,活血通络,现代研究就有改善心功能和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中医药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有显著优势,不仅能减轻症状,更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预后。治疗中充分运用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重要思想,未病时,对于平素体虚,易于感冒之人,中医辨识体质选择食疗或者药膳进行调补;已病时,对于出现外感症状的患者,及时使用中医药治疗,防其生变;病后,因本病易反复,注意调护,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