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辉教授杨老从事医疗、教学、科研40余年,形成了一套套独具特色的针药理论,兹将其介绍如下:
1.CT定位围针
CT定位围针法是杨文辉教授首创的一种新疗法。通过颅脑电子计年机断层摄影(即CT),确定出血或梗塞的病灶部位,在其相应体表处周围用1寸毫针4-6支平刺,针尖方向皆刺向投射区的中心,得气后以200次/分左右的须率捻转片刻,然后留针6-8小时。该法运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相关疾病,疗效明显,时至今日,我院针灸科医师就该针法已先后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并与影像科等有关科室合作,将该技术的临床运用进一步扩充。
2.三才补泻手法
三才提插补泻手法渊源于《金针赋》。它把人体各穴位从浅层到深层分别定为天、人地三部。这种按穴位分层进行针刺的方法与古代的“ 三刺” 大致相同,后代逐步发展为“ 三进一退” 、“ 三退一进” 的补泻手法。杨老于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这种按天、人、地三部针刺的方对胃肠道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手法操作:三才提插补法:在天部(深度约0.5寸)重插轻提;三才提插泻法: 在地部(深度约1-1.5 寸)重提轻插;平补平泻手法:在人部(深度约0.5-1寸之间)提插用力均匀。手法频率4-8次/分,视患者病情及接受程度调整刺激时长。
3.杨氏夹脊穴运用
杨文辉教授治疗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脑血管性疾病,受《素问·骨空论篇》:“督脉者……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及《素问·痿论篇》:“帝曰: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宗筋之会,合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启发,从历代医家推崇的督脉寻求治法,于背部棘突旁开1寸针刺,逐渐形成了对脑血管意外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性疾病疗效显著的杨氏夹脊穴疗法。
4. 重视筋病治疗
杨老认为软组织急、慢性损伤患者,病位在筋部,而筋处皮肉之下,骨骼之上,“主束骨而利关节”。故筋病为软组织疾病病情转变的关键点,若不及时诊治,日久必逐渐影响骨关节运动,如膝周软组织损伤后可逐渐发展为膝骨性关节炎,故杨老认为筋病应为针灸推拿科医生应重点关注的疾病。杨老临证治疗筋病,多仿《灵枢经•官针篇》于关节肌肉附着处采取恢刺法、关刺法,并鼓励采用小针刀等新针法对筋病进行干预。
5. 调和阴阳法
杨文辉教授临床上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肌张力较高者,多用调和阴阳法。即点刺十二经脉阴阳经交接处之井穴及人中等穴。其弟子郑谅教授汲取此法阴阳并治的思想,进一步发展调和阴阳法,具体取穴下:
主穴: 1.人中、承浆; 2.上肢瘫:①极泉、曲池;②肩髃、内关。 3.下肢瘫:①足三里、血海;②阳陵泉、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配穴:手不能握配八邪、后溪;足内翻配照海、昆仑;足外翻配申脉、太溪;语言不利配舌三针(廉泉及左右旁开1 寸处)、风府透哑门。
此法适用范围更广,经临床与实验验证,确有疗效。
6.针药结合
杨文辉教授临床治病提倡针药结合,在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脑血管性疾病等的治疗中既采取针灸外治法,也通过辨证论治对各证型患者予中药内服,在长期临床中总结出许多经验用方,如外伤性截瘫经验方——千斤活力汤,血管性痴呆验方——复元汤等。同时,杨教授对邓铁涛教授学术思想也有一定总结发挥。
7.血管性痴呆治疗经验
血管性痴呆属中医的“ 呆证”“痴呆”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肾关系密切。《素问·上古天真论》: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灵枢·脉度篇》: “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故肾具有藏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及二阴等功能。《灵枢· 海论》: “ 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由此可知,脑为髓海,赖肾精充养,若肾精不足,气血亏虚,则脑髓不足,神明失养,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智能障碍的表现。故肾虚是本病的根本原因。故杨老为此病制定了补肾填精健脑益智的治疗原则。取肾经原穴太溪、肾俞以及髓会悬钟以补肾填精,取督脉经穴人中、百会、神庭、大椎、命门以补脑益智,取肝俞、肾俞、足三里补肝肾、益气血。以上诸穴合用,共奏补肾填精,健脑益智,补益气血之功,达到改善智能,延缓衰老的作用。
在针灸的同时配服中药,中药处方复元汤为杨文辉教授多年的经验积累。方中取血肉有情之鹿茸为主药以补肾壮阳、补督脉益精髓强筋骨,配合菟丝子以加强补肾壮阳之功。《神农本草》最早记述鹿茸能“ 益气强志、生齿不老” 《名医别录》称其“ 久服耐老” 。《日华子本草》谓之“补虚劳, 壮筋骨” 可见历代医家视鹿茸为补肾益寿之良药。黄精、枸杞子益髓填精以补肾阴,北芪补气生血、益智仁温肾固精缩小便,丹参活血化瘀, 诸药合用则肾气盛、精髓足、气血旺,神明得、元神充而诸症消失。
8.刺络疗法
刺络疗法法简效速,为杨老所推崇,杨老指出该法具有祛瘀止痛、泻热驱邪、平肝止痉、通脑醒神的作用,总结了刺络疗法的适应症及操作方法,为临床运用该法提供指导。
针刺具体操作:针刺前先按常规用碘酒及酒精消毒, 针具则常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出血量少则几滴,多则几毫升,如果出血量太少,可以用力挤压。刺络的间隔时间,在同一个部位可隔天或三天针刺一次(古人称“ 必间日而一取之”)。如针刺部位不断更换者, 可每天针刺一次。若血管不甚显露者,可于血管的近端用力加压,血管充盈后再下针,天气寒冷,血管收缩者也按此法,或先以红外线局部照射,使局部发红充血,然后针刺,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