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周岱翰教授跟师感悟(刘展华)
发布时间: 2014年04月14日

    “周教授,还认得我们吗?”4月8日上午9点钟左右,门诊突然来了十几个陌生人,争相着要跟周岱翰老师拍照留念,井然有序的诊室变得喧哗热闹起来。“这是医院门诊,是看病的地方,请保持安静。”“噢,我们是来找周教授,我们几个人的命都是周教授救回来的,现在来看他。”

    “9年了,如果不是周教授,我早就没有今天了。”乔女士告诉我,“我把今天当成我的第二个生日,周教授就是我的再生父母。”一看病历才知道,9年前林女士因肠癌在外院行手术和化疗,但没多久就出现盆腔转移。“当时病情很重,路都走不了,我以为自己没救了,哭闹着,我想自己还很年轻,无端端生了这个病,上天真是不公平!很多人认为癌症就是不治之症,大家都很怕,朋友都不敢过来找我。我很是无助!幸好,家人没有放弃我,推着我来找周岱翰教授看病。‘你要找我看病,就要听我的,不要胡思乱想……’在周教授的安慰和鼓励下,我接受治疗。很快我就脱离了轮椅,可以下地走路,疼痛也少了很多,最后奇迹出现,我出院了,先是在家疗养,后来我再次回到单位上班,如果不说,别人还看不出我是癌症病人呢”乔女士沉浸在回忆中,“如果不是周教授,我们这班人也许早就不在了……”乔女士笑着说,“我们这几人,都是疑难杂症,有肝癌、肺癌、肠癌、乳腺癌、腮腺癌……当初找周教授看病,病情都很重,经过周教授精心治疗,我们都恢复得很好。1年,2年、3年,我们活过来了。我是9年,她是12年,她是最少的,也有5年了……”

    很多晚期肿瘤患者,在其他医院经过多次治疗,或因复发转移,疾病危笃,患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寻求中医治疗,找周老师看病。“作为一个医生,只要患者有一分希望,都不要轻易说放弃;只要能够为患者减少一分痛苦,就要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老师常常这样说。现在周老师虽已到退休年龄,但还坚持门诊和查房,做临床研究,坚持在教学一线,长期担任本科肿瘤学方向班、学生选修班及硕士班的教学,主编《中医肿瘤学》、《中医肿瘤食疗学》等多本教材;作为博士生导师,他亲自临床带教并指导学生;作为肿瘤科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他还负责“十一·五”国家攻关课题。熟悉周老师的人都知道,找他的患者很多,遍及海内外,预约挂号常常要排到一个月以后。老师常说“患者本来就很痛苦,来一趟门诊更是不容易”,出诊的时候常常是中午一点多、晚上七点多还饿着肚子为患者看病,即使看到最后一个患者,还是那么认真仔细;住院的病人亦知道,周老师出差回来,常常到病房看望患者,亲自把脉,遣方用药……老师说:“医师临症要做到三满意:一是病人满意,能缓解病情或减轻病痛,二是自已满意,尽了职责,心安理得,技术不断提高,三是医院满意,医德良好,赢得声誉。”

    本人有幸被遴选为第四批全国名中医学术继承人,跟随周老师临床学习两年多,眼看老师擅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恶性肿瘤顽疾,屡获奇效;目睹不少晚期癌症患者经周老师精心医治,获得临床改善或痊愈;也目睹不少高年资西医师生病患癌后诚心找周老师诊治,恶疾得到很好控制,心中感悟良多: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奇葩,面对恶性肿瘤肆虐残害患者,周老师擅长用中医药扶正抗癌,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达到“带瘤生存”目的。老师长期坚持在临床一线,肿瘤治验良多,遣方用药,绝不含糊。现代医学发展很快,日新月异,肿瘤知识面广,囊括了临床各科,不断有治疗新进展,因此,“读经典、学指南”不能放松,作为首席教授,仍时刻不忘读书,每天博览国内外肿瘤治疗新进展。老师孜孜不倦,勤求古训,博采新知,时刻不忘精益求精。老师的经验需要我们继承,老师的精神需要我们发扬,勤奋博学,精诚济世,老师的点点滴滴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并激励我努力学习。作为师承攻读博士学位的临床医师,我一定要抓住国家中医药局给我的这个师徒传承机遇,进一步精读古典医籍,认真总结名医经验,理解名医学术思想,工作中熟练运用中医思维和诊疗技能,将老师的医德风范和学术思想发扬光大。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