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琦跟师感悟和体会
发布时间: 2014年03月25日

    做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及学位指导老师周福生教授的弟子学习的时间只有三年,但我在1994年7月留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临床研究室工作开始,就一直在周师指导下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导师长期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对人生及业务的感悟也良多。
     如何做好一名医生,是每一位医生都会思考虑的问题,长期的跟师,让我深入浅出的理解了这个问题。印象深刻是从我刚入行至现在,无论是同事还是病友,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找周教授看病,吃了几剂药,病很快就好了,并常帮周教授做起了“医托”,当然临床工作中也观察到导师熟练的临床基本功及高超的治疗方法。同时导师在同事及病友间还有着极好口碑,为人谦和,有求必应。我想大医精诚是每位医生的理想吧。
     如何做好一名老师,良师益友我想是对一名老师的最好写照吧。周师对学生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记得读学位课时,因要向学校交纳二万五千元学费,当时因手头紧张,一时无法交清,导师得知后,二话没说,就把二万五千元钱交给我,让我先交了学费。导师对学生的关心是出了名的,对每届学生都是从学习到生活,从在校到毕业分配都是那么关心。导师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他的每一个学生。
     “辨证、辨病、辨质”三位一体论,是导师长期诊疗工作的总结,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精华,导师在诊治疾病时,擅长灵活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各种辨证方法诊断疾病,但在辨证的基础上,导师也重视辨晰疾病特性,症状特点,并因时、因地、因人体质来遣方用药,饮食调理。
     周师擅长功能性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便秘等,在临床工作,周师一些消化系疾病患者,特别是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常伴有心烦失眠、抑郁焦虑、多梦易怒等症状,若按传统的疏肝调脾法治疗,仍有一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周师根据“心主神明”的理论,从调心安神入手,灵活应用酸枣仁、柏子仁、远致、夜交藤、合欢皮等药,结果临床疗效明著。从《内经》的五脏的生克关系,认识到心神与脾胃的密切关系,这也与现代医学的脑肠轴系统不谋而合。
     周师重视中医,但又不排斥西医,注重中西结合,中西汇通,在其“辨证、辨病、辨质”三位一体论中也包含有对西医疾病诊断及疾病特征的认识。周师本身也有着深厚的西医学基础,如熟练掌握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特别是熟练胃肠镜操作,在周师的指导下,我系统的学习的胃肠镜,并开展了多项内镜新技术。周师注重科室内镜技术的发展,不墨守成规,在周师的大力推动下,科室由原来的一台内镜,只行常规胃肠镜诊断,日检查10余人,到现在有7台内镜,综合开展了胃镜、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ERCP、ESD、POEM、内镜下止血、内镜下支架等多项技术,日检查近100人。对科室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而专业的西医学基础,也为周师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之路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周师擅长调理脾胃,脾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虚则百病由生,周师临床中重视顾护脾胃之气,注意防止过用苦寒药物损伤胃气,健脾益气多用太子参、五爪龙、白术、山药、茯苓等,注重调畅脾胃气机,理气药用量易轻,如柴胡、升麻等升提气机,枳实、柿蒂、法半夏等降气,木香、紫苏梗、佛手等理气和胃,延胡索、救必应、乌药等止痛和胃。
     周师注重科研工作,作为主要人员工参与了国家“七五”攻关课题“脾虚证发生机理研究”、“八五”国家攻关课题“胃炎消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课题“脾胃湿热证本质的初步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心胃相关理论组方中药对IBS脑肠肽CRH通路的干预作用”、“中药药性理论模型化表征方法及药性-功效知识关联规律研究”等多项课题。并先后获得各级奖励多项。周师在脾胃虚实证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总之,通过参加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学习,使我在中医理论及临床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跟随名师周福生教授学习,首先周师的医德医风让我受益非浅,我真正体会到了大医精诚的风范,也让我在临床工作中尽可能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其次周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神奇的疗效让我更加相信中医的科学性,让我的中医专业思想更加牢固,更坚信传承和发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性。第三周师在脾胃病治疗中的独特理论及用药特色的传承发展对提高临床治疗脾胃病的疗效有着重要意义。如周师的心胃相关理论,三位一体理论,调理脾胃注重脾胃气机,善用健脾理气药等。通过跟师学习,对周师理论进行整理研究,对周师的临床经验传承有重要意义。也对中医脾胃病诊治疗理论有重要价值。第四周师在脾胃虚实证的科研工作有深厚基础,通过学习,也为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促进自己对周师的科研工作进行总结学习,并在这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周师的临床经验丰富,中医理论博大精深,我的跟师也只是初步入门,今后自己还要把全部精力用于中医经典理论学习及周师经验的总结。以期能继承和发展周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