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 医院典故
蛇伤病人36年感恩故事
日期:2017年07月27日 04:28:16

蛇伤病人  感恩36载

 

1975年7月31日晚上7时许,住在新市莦岗的19岁青年关瑞华被一条银环蛇咬伤了他的手腕。当送到我院时,关瑞华胸腹已经全麻了,呼吸也停止了。当时医院外科主任林镇尧是治蛇伤的高手,当时没有抗蛇毒血清,用的是中医中药的方法。关瑞华喉头的气管被切开了,插上插管。那时没有呼吸机,得靠人工不停地按呼吸球囊,才能帮助伤者呼吸。于是,每天24小时都要由医生护士轮流手捏。卢少英等5位护士就这样足足用手按了31天,关瑞华才有了自主呼吸,拔掉插管。关瑞华的成功抢救,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当年的《广州市卫生志》也收录这一案例。此后每年的中秋节,老实本分的庄稼汉关瑞华一定带上自家种的芋头和蔬菜来到我院外科探望救他的恩人,36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虽然他1984年早已洗脚上田了,2002年还下了岗,救过他的主要医生也相继去世了,但他仍然到市场上买些芋头、水果放到曾经救过他的科室里,对年轻的医生护士说一句“我以前是这里的病人”。                                             

 

(执笔:方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有一批忠实拥趸

康复患者医院走亲戚数十载


本报讯(记者/段功伟  实习生/陈枫  通讯员/方宁)笔者昨天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访时,了解到一串非常有趣的故事,很多患者始终坚持到医院看望当年救护自己的恩人,几十年风雨不改。

31天人工呼吸

30年情牵医院

昨天,关穗华又像往日一样,提着一篮青菜走进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细心的护士长卢少华特意请了假,带这位老朋友四处走走,看看医院的新变化。在他们中间,是一段30年情系医院的不解之缘。

48岁的关穗华是三元里新市镇萧岗村人。1975年7月31日晚上7点多,19岁的关穗华兴冲冲跑到大队,但电影取消了。回家路经田头,肚子饿了,就打着手电筒四处找田鸡,正探手要抓时,不料一条银环蛇也早在一旁虎视眈眈,与他争食,一口就咬住他的手腕。大队赶紧派人用自行车载他赶往附近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名)。经过半小时泥路的颠簸送到医院时,关穗华胸腹已经全麻,呼吸也停止了。

医院外科主任林镇尧是冶蛇伤的高手,关穗华喉头的气管被切开了,插上插管。那时的呼吸机不比现在,得靠人工不停捏呼吸球囊,才能起到帮助呼吸的作用。于是,每天24小时都要由医生护士轮流手捏。在接下来的31个日日夜夜,卢少华等四五个护士,睁着满是血丝的眼睛守在床头,维系着关穗华的一息生机,手捏得失去力气。77天后,关穗华彻底脱离危险了,拔掉插管。

这个病例的成功抢救,在当时非常少见。医院以此作为科研案例,取得很大成果,于是免掉了关穗华2/3的医疗费。当年的《广州市卫生志》也收录这一案例。

“我忘不了卢大姐给我的那个雪梨,好甜!”关穗华在医院足足住了5个月,医生护士的贴心照料至今历历在目:那年9月,卢少华要和护士长去北京、天津接受培训两个月,临走时特意来到病床前,切了个雪梨喂他,还要他安心养病。“等我回来啊,可别忘了我们!”提起这一幕,年已半百的卢少华眼圈湿润了,她说出差那两个月里,大家也一直牵挂着这位憨厚的小伙子,老担心他尿血病情会反复。

出院时,关穗华和外科的医护人员在医院的旧南楼照了张“全家福”,5个月朝夕相处屡次抢救,大家都舍不得说再见。这饱含感情的合影,从此就刻在这个老实本分的庄稼汉心里。“做人不能忘本啊!”此后,他每年正月初一都去卢少华和麻醉师黄婉健家拜年,还常去病房找林镇尧医生叙旧。1988年林医生不幸患肝癌去世,老关在医院大门口看到了讣告,当场就嚎啕大哭起来,还赶去给林医生鞠了3个躬。

30年来风雨无阻,每逢8月14日医院外科都会收到一大篮芋头和蔬菜。尽管从1984年开始,老关洗脚上田了,2002年还下了岗,但这个朴实的汉子还是默默坚持着这一“习惯”。“自家种的,尝尝鲜。”每次,他总是放下篮子,对年轻的医生护士说一句“我以前是这里的病人。”

心脏停跳20分钟

二十寒暑不解之缘

“黄小军(化名),心脏停跳20分钟。无呼吸。无脉搏……”从医40年救人无数,陈镜合医生至今仍清楚记得这个20年前他从鬼门关拽回来的病人。

1985年一天下午6点多,陈医生在医院门口等车去亲戚家吃饭,突然接到通知,一病人触高压电情况危急。在急诊室里,他见到已经没有心跳、呼吸的黄小军:20岁,广州机械厂的员工,下午5点半下班后在使用电钻时不慎触电,20分钟后才送达医院。

根据当时医学界的共识,心脏停跳8分钟就基本没救了,即使医好也是植物人。但医生们依然全情投入抢救。插管上呼吸机,心内注射腺上激素,但25分钟后黄小军仍然没有心跳!陈镜合又做了4次心脏除颤。35分钟过去,黄小军终于有了微弱的心跳。奇迹终于发生,昏迷了3天3夜后,黄小军醒过来!21天后就康复出院了。这个病例被收入《广州市卫生志》中,医院急诊科的声名更显赫了。全国许多中医院都曾派人前来参观学习。

20年来,每逢过年和中秋,黄小军都会和母亲上门致谢。

同事们说。陈教授有很多像黄小军这样的病人,十几年来保持密切联系。这固然是因为陈教授医术高明,更为人称誉的是他的医德。

陈镜合说他的病人都是穷人,所以开药时他往往选用那些便宜的传统药物,尽量少用价格昂贵的抗生素新药。遇到家境不好的病人,可以不住院的就尽量不安排住院,而用电话联系,随时指导病人用药和调养。

今年66岁的陈教授现在还要带12个博士生和博士后,教学任务繁重。但他一个星期还坚持4天坐诊,每次半天,但经常是被病人“缠”到下午两点或晚上六七点才能下班,其中很多病人都是他的“忠实拥趸”。